聖經《箴言》有兩處經文提及螞蟻,並鼓勵我們學習螞蟻的榜樣。我為了聖經翻譯,在南太平洋生活了一些日子,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當地的螞蟻。
南太平洋的螞蟻有大有小,隨處可見;所以在家中,食物一定要很小心地存放,不然,稍不留神,食物就會吸引很多螞蟻來「佔據」。記得當時的家居地方寬敞,所以我飼養了寵物貓、狗,一可捉老鼠,二可防賊入屋。此外,我也記得特別從澳洲買來盛載貓狗食物的碗碟,四周備有一條像護城河的水渠,注入水之後,放在容器中的貓狗糧食便不會被螞蟻「搶吃」了。眾所周知,貓的飲食習慣是不會一下子把食物吃光,而是每隔一兩個小時才走來吃一點點,所以貓糧需要二十四小時暴露在空氣之中。然而,未到半小時,貓糧便會先吸引一大群螞蟻來大快朵頤,結果,貓隻不肯再碰那些食物。為了杜絕以上情況,澳洲製造的貓碟和狗碗四周設有一條像護城河的水渠,注入了水,螞蟻就不能越過水面而「搶吃」。此外,為了對付螞蟻,當地那些像香港昔日的紗窗食物櫃或碗櫃,四個櫃腳都要盛在注滿了水的碗裡,以免螞蟻爬進櫃內「偷吃」。
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同事跟我開玩笑,說:「究竟一個人是否適應在南太平洋生活,從他對螞蟻的三種反應便可給他一個定位。」當地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食物之內見到螞蟻,立即把食物連同螞蟻一同棄掉,那麼,可以說這個人是剛來到南太平洋,尚未習慣,又或他是一個過客。如果一個人在食物中看見螞蟻,他只把蟻挪去,仍然保留食物,則證明這個人已開始適應當地的生活,亦接受與螞蟻並存。如果一個人在食物中看見螞蟻,他毫不計較,把食物連蟻一同放入嘴裡享用,則證明他有十足的資格做當地的永久居民。這是當地人對螞蟻的一個有趣的看法。
以上種種,皆是我在南太平洋繁忙的聖經翻譯工作中,讓我大開眼界的有趣見聞。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