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11 期(2012 年 10 月 7 日) ◎ 教會之聲 ◎ 蒲錦昌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有一次,我在英國伯明翰的一間正教會參加主日崇拜。到聖餐的時候,我也走到教士前面準備同領。由於我的膚色不同,一眼便看出我是外來人,教士便問我:「你是正教徒嗎?」我答:「我是基督徒。」他說:「若果你不是正教徒,你便不能領這聖餐。」到今天,我仍記得這種被教會拒絕的感受。
同樣是正教會,這次在希臘的一個禮拜日,我們幾十個不同宗派來的參加者,卻被安排同領餅(其實是麵包),因為那是未經祝聖的。雖然我們仍未能與正教會的信徒同領聖餐,但是,在教士手上接到餅時,我卻仍感受到一份包容與接納的溫馨,而不是拒絕。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便談到哥林多教會分黨分派的情況。他們連聖餐進行的時候,也不願意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同領,雖然大家都是同一個教會的成員。表達主裡合一的聖餐,卻成為了不合一的見證,這有多尷尬,多可惜!因此,保羅也嚴詞斥責他們,說:「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分裂的教會,無疑是罪,讓教會繼續分裂下去,也是罪。
在普世聖餐主日(每年十月第一個主日)裡,我們如何藉著聖餐表達合一呢?我們如何使聖餐成為一個接納而不是拒絕的象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