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幫助.治療


2467 期(2011 年 12 月 4 日)
◎ 如沐春風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看南方衛視,看到兩個值得深思的報道─「八毛門」和「錄音門」,事件都跟醫療有關。

  一個父親帶孩子到深圳醫院檢查,院方說孩子腸臟有問題,要花十萬元做手術,父親再到另一間醫院覆查,卻只花了八毛半買通便藥就緩解了症狀,於是鬧出「八毛門」事件,輿論一面倒把醫院罵個狗血淋頭:歛財啦,無醫德啦,總之醫院有千般不是。

  隔了一段日子,醫院卻收到那位父親的道歉信,原來孩子最終到重慶醫院去做了手術,深圳醫院的判症其實是恰當的,一切都是誤會。

  至於「錄音門」事件,則是患者父親對醫生極度不信任,要把醫生說的話全部錄音,院方要做的任何決定及每個醫療步驟,患者家屬必須全程參與。

  兩件事在國內引起很多迴響,醫患之間形成對立,專家自然作出許多分析,提出許多意見。不過,最中肯的還是一位出身醫學世家、幾代都是名醫的醫生的看法:問題癥結乃在市場化,當醫療成了一盤生意,不但盈虧要自負,甚至要謀取暴利時,醫者父母心便成虛妄。

  有人指出,美國名醫特魯多的墓誌銘─「有時去治癒,經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每個中國醫生應該學習的目標。耶穌也曾說過,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給病人安慰、幫助和治療,是好醫生的天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