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躲不了,每天新聞是相關消息,茶餐廳鄰桌的食客也在談論,你會怎樣抵抗迎面而來的風浪?家庭基建教育及出版總監徐惠儀建議大家彼此多鼓勵,特別給家庭成員支持。
「鼓勵是一種愛的行動,相信對方的潛質,跌倒可以再站起來,於是透過鼓勵,給予對方助力,讓他爬起,再上路。」她說。
徐惠儀表示,經濟下滑,家庭要面對投資失利、公司裁員、社會氣氛低沈,每位成員均會受影響,特別是新生一代的孩子,他們的成長多較平順,面對逆境,更需要家人以鼓勵發掘並培養其抗逆能力。
而她強調鼓勵不同於虛榮、空泛的讚美,卻是將人的優點、潛質帶出;不是為人錦上添花,卻是讓對方感到獲信任,繼而以其本身的能力應付困難。
「『你真棒』、『你好厲害』,這些言詞是空泛,鼓勵不止於此,更要具體。鼓勵以先,我們要仔細觀察對方,發掘他的長處和潛能,然後告訴對方,我們相信他。」
她舉例解釋,一位父親失業了,但家人看到他為工作付出過的努力,過往表現也曾得到上司的讚許,於是家人鼓勵他,讓他知道自己具有良好工作態度,不致失去動力。
不過,徐惠儀也不迴避鼓勵的困難。鼓勵是愛的表達,但在香港,家人還是羞於說愛。
另外「完美主義」也阻礙了家人彼此鼓勵。
「過分追求完美,把要求訂得過高,使我們難以接納和欣賞對方。可是,鼓勵的第一步是找出對方的優點。」她說。「孩子有甚麼值得欣賞?他是不是好孩子?我們根據甚麼標準去衡量呢?」答案是關鍵。
徐惠儀認為,鼓勵的人必須相信上帝造人特別,每人都有不同的潛能。
至於鼓勵的模式卻變化多端,學校老師或會給幼童貼紙作鼓勵,孩子比較單純,多以行動表達,如給父母一個擁抱。徐惠儀提醒家長,當孩子給他們鼓勵時,不要把孩子推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