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不窮、富而不奢
「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
第四個概念是「貧而不窮、富而不奢」。古語有云:「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這是講一個人的道德氣節。如果貧窮就變節,改變自己的志向,這個人是經不起考驗的;如果面對強權就屈服,改變自己的原則,這個人亦是不受尊敬的;若然有錢,生活就放任,這亦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英國有一份報章報道,一位任職金融機構的年輕投資奇才,在金融海嘯前便變賣所有,然後辭了職去讀神學和從事傳教工作。很多人很羨慕他對時機的把握,但他卻強調不是時機的問題,而是人要知足,不可貪婪,那麼你就把握到真正的時機。
正如《大學篇》說:「知止而後能定。」當人知道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他便知道自己去到那裡便該停,亦知道自己人生的定位。縱使你能白手興家,賺到一百億,你仍然可以問,為何不是一百億零一元。凡是有數碼的,一定可以在該數額上有所增益。其實當你知道自己生命裡能夠託管和善用的就是這些,你便不用額外去追求,將更多用不上的東西,放在自己已經飽滿的錢囊中。如此,你就能為自己定下該「止」的界限了。古人說:「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又說:「長江上只有兩條船,一條叫功名,一條叫富貴。」在塵世中,這是很多人在名利場中追逐的寫照。
《馬太福音》第十九章講到有一位少年的官,按道理他應該是很滿足的人,因為他既年輕又健康,有權有勢,有錢有名聲。當耶穌問他誡命裡的東西你都做到了嗎?他回答說我完全遵守了。耶穌看見這樣一個有為的青年,真的十分愛惜,希望他的生命能有進一步提昇。所以耶穌就挑戰他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意指你的生命其實可以多走一里路),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聖經》說:「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便婉惜說:「財主進天國是難的」(太十九21-24)。
多少時候,我們頗像電視信用咭廣告中的女孩,拖著一大堆卡數,就像腳上鎖著沙煲碗筷一類雜物,行得很辛苦;然後在廣告尾段推出一個好像汽球的優惠還款計畫,結果愁眉苦臉的女孩便能大腳將負荷踢走,將咭數一筆還清。其實我們的生命也差不多,拖著很多重擔,以致我們擁有愈多,要進窄門和進入神國時,特別困難。
保羅教導我們一種應世方式,他講到自己的生命好像有寶貝放在瓦器裡面一樣,有真正的豐足。他說「似乎是憂愁」,別人看起來好像憂柴憂米,「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為甚麼不搭的士而坐巴士呢?「卻叫很多人得富足的」;「似乎是一無所有」,銀行戶口每個月都用清,但「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有些人的生命是不需要擁有很多,仍然可以覺得很安全、很快樂;但亦有不少人雖然擁有很多,但仍不覺得安全,不覺得快樂。金融海嘯也許叫你損失不菲,但其實仔細計算一下,你仍不至於憂柴憂米,甚至還可以很優裕地生活,那麼你還憂慮甚麼呢?至於下一代,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將明天的重擔放在今天吧!
有些人在用錢方面,那疊鈔票永遠都只用了開頭那幾張,跟著那九十多張快要發霉了還用不上。與其這樣,你為何要將自己綁得那麼緊呢?其實生活是可以很有彈性的。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四12)。秘訣在哪裡呢?怎樣得祕訣呢?保羅說,我這個瓦器若有基督永生的盼望來大開我人生的眼界,並帶來我對生命有一個更全面的看法,我就不會被這些俗見,與及世人認為是安全的東西所束縛了﹗在那刻,物質的增多或減少,不再影響我的生命;而在那刻,我真正擁有平安與喜樂。
大家都聽過磨豆腐的窮人與富翁這個老得掉牙的故事吧!話說在大富翁山頂豪宅旁邊,住了一個在山腰木屋區磨豆腐的人,每晚做到三更半夜,但他仍很快樂地邊工作邊唱歌。天未亮他就起床磨黃豆,非常的開心,睡著時發出的鼻鼾聲,常把那有錢人吵醒。但那富翁卻裝了鐵閘、電眼等防盜器材,又有保鑣和黃狗,然而他還是擔心盜賊會來綁票或敲詐勒索。結果他跟賣豆腐的人互換角色。他說你來做有錢佬,我來做賣豆腐的好了。結果輪到那有錢佬鼻鼾聲很重,而那個賣豆腐的為要看守錢財,憂慮便在本是平安的心裡泛起。如果我們生命所擁有的東西愈是內在、愈是永恆的話,你會發現那種平安的感覺,是隨處隨在,而這就是所要得著的祕訣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