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戰勝死亡的愛


2118 期(2005 年 3 月 27 日)
◎ 教會之聲 ◎ 周榮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復活節和聖誕節是教會兩大節日,是教會年曆的兩個中心。一般人重視後者遠多於前者(可能有些基督徒也是這樣);但在基督教而言,後者比前者重要,因為後者才是信仰的核心。

  聖誕是「道成肉身」,是上帝對人的愛的具體化;《希伯來書》是這樣形容這個愛: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成了血肉之體」(二14a)

  但這個愛是用犧牲來完成:

  「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二14b-15)

  復活就是勝過死亡的標記,帶來把人從罪釋放出來的恩典,因此保羅向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指出基督復活的重要性時說: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所信的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五14-20)

  所以復活節才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一般人喜歡聖誕節,因為它充滿喜樂的氣氛。在聖誕節,愛的標記是禮物: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但「禮物」背後是付出和犧牲(參約三14-15),這就是復活節愛的標記。保羅用極優美的說話將這點表達出來:

  「因為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此為我們顯明了。」(羅五6-8)

  復活節是一個喜樂的節日,而且應該比聖誕節更喜樂;但因復活節的喜樂和受難節的痛苦是分不開,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明白和接受的。不過極愛子女的父母或對父母無限感激的子女就會比較能夠明白這種愛,因為父母對子女那分「不為甚麼」的愛最接近上帝對人的愛(就連耶穌也是用父母的愛來向人闡述上帝的愛(參太七11),不同的地方在於父母有時也會灰心失望,但上帝卻是永不言棄的。

  永不言棄的愛有時會充滿無限的孤寂:將受難和降生的事蹟相比,就可見前者的代價—聖誕的事蹟是父母、牛羊、牧羊人、博士依次而至。受難的經歷是痛苦禱告時門徒並無一同儆醒,被捕時門徒四散,被捕後彼得多次拒認,被釘時門徒祇是遠遠的觀看;那種孤寂感使耶穌在十字架上高叫:「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太二十七46)

  永不言棄的愛有時得來的是誤解和譏諷:如果景星高照、牧羊人跪拜、博士來朝是基督生命燦爛的一面,那麼天昏地暗、群眾離棄、官兵和宗教領袖的戲弄便是他生命的極低潮,十字架上的疑問和嘆息亦和這些有關。

  可是這些孤寂和嘆息並無減低這份永不言棄的愛,雖在備受譏弄,他仍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雖在痛苦之中,仍對身旁的犯人說:「今日你要和我同在樂園裡了。」(路二十三43)

  死是將有生命的變為無生命,將有希望的變為無希望;復活是將失去生命的恢復有生命,將失去希望的恢復有希望。上帝的兒子為愛而死,向人證明死(以及罪和生命一切負面的東西)不能阻止愛;他復活,證明了祗有愛能擊敗死的力量。因此保羅可以大聲地說:

  「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哪裡死阿!你的毒勾在哪裡?」(林前十一55)

  同樣地,在復活節的時候我們也會高唱:

  「主復活,從今以後,死亡恐怖再不驚心;主復活,從今以後,墳墓幽暗再不困人。哈利路亞!」(新普頌一九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