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求表現(上)


1986 期(2002 年 9 月 15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主動是極少數人擁有的特質,它不等於急躁、衝動,然而主動的人常是密鑼緊鼓,把他要面對的任務憑著不斷增加新資料來充實回應,所以表面看他是氣定神閒,可是他已修改過很多遍原有的見解,只待機會來臨便水到渠成。

  我要特地忠告一些自滿而稱自己主動的人,因為我們很容易誤會自己是主動的,起碼這是很舒服的自稱和擺脫被動、無貢獻的感受。

  可是我們若坦白留意自己職責內未及理想的內容,真可以嚇了一跳!有一個心理遊戲是問參加者:如果你目前的表現交由一隊管理學評估隊來研究,你猜報告書會怎樣寫?

  我們很怕收到這種評估,因為這些觀察意見都想你改變一些你不願意的東西,尤其是稱你為「被動」!

  我們會很快拿著一件事例想證實我們是多麼主動,例如某項工作從頭到尾都是未經他人協助完成的!

  可是我們正需要聽多一點其他方面的反應,除了那項工作外,我們的主動又是如何!

  我們易跌落一個蒙蔽式的陷阱,未能發覺自己不是全面的主動,太積極某些事情正好是這蒙蔽的原因。

  主動是要衡量我與環境(例如機構政策)的關係,我們不能用努力做某些事務,然而忽視了我的「主要責任」。

  若你的身分是總經理,你一定要知道機構的生存是靠收支起碼能平衡,故此你的「主要責任」是要主動做有效影響收支平衡的事情,而非接待、與某義工多些熟絡!上述工作是有建設性,但不是總經理的聘用條件。

  主動是把這「收支平衡」當為是自己開一個舖頭,當你看見月頭十天只得預期三成收入時,你可以做些甚麼?我相信你一定不會坐視不理,你會到處找熟人推介你的生意,因為你知道不能如此下去,這是主動的祕訣︱把這業務當是你個人承受結果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萬里遊踪】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