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亦友亦母親


1986 期(2002 年 9 月 15 日)
◎ 親密家庭 ◎ 張甘慕勤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感謝神,祂特別眷顧我。從我畢業後第一天入職,直到退休那天,我都在同一所中學任教,並沒有調職,我覺得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工作中找到歸屬感。

  記憶中,有幾位同屆畢業的同學,幾年間,便已順利升職,或被調派到教育署為督學,或自行申請到教育學院為講師等。而我,卻仍埋首在那份很多人認為是平板呆滯的工作中。

  說實話,我並非一個對事業全無野心的人,只是當我把事業野心和照顧家庭,教養兒女的重要性相衡量時,我便選擇了後者。

  當兩個女兒每天都看著我上學、放學,圍在桌旁看我批改作業,計算成績等,便神情凝重的對我說,希望將來長大後也要當一位好老師。小妹頭更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媽咪,當老師是不是一定要很兇的?」

  「不需要。」「那麼,學生都不怕你了?」「我不要他們怕我,講道理的人,是以真理去使人順服,不是單憑一副兇相的。」

  我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最早期的學生,他們只把我當作一位大姐姐或朋友之類,事實上,當年我的年紀,真的比他們長不了幾歲。放學時,偶然在路上相遇,便混在他們當中,邊行邊說的,直到巴士站,才各自歸家。有時他們代表學校參加比賽,拿了個甚麼獎回來,便又以「慶功」為名,請他們到快餐店去,贈以汽水薯條,以作獎勵。

  漸漸地,當我成為母親後,我除了關心他們的學業外,也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與父母親的關係等。記得有一次作文課,我在黑板寫上作文題目「我的願望」。到批改時,發現一個學生的內容是:「我的願望是甘老師能成為我的母親,她關心我的程度比我媽媽還要多。」

  這篇文章深深的警惕我,要多關心學生,原來只要我們多付出一點點,那怕是輕輕的年紀,也會感受到的。於是,我每天都繼續扮演這個角色,做相同的事,但對象卻是一張張不同的臉孔,不一樣的生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萬里遊踪】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