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經濟發展


1983 期(2002 年 8 月 25 日)
◎ 時事透析 ◎ 戴浩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前德國總統理察‧維查卡爾說環保不是為了環境,因為環境不需要我們的保護;環保是為了我們人類,我們不環保我們也就再沒有生存的空間。當環保還是一些環保分子的道德準則,對一些還未食得飽足,因此不知榮辱的普羅大眾而言,這不是自己的切身問題。雖然香港市民已飽受各式各樣的環境污染所困擾,然而這些困擾一天不是我們生活的必須,我們的飯碗問題,我們是不會理會的。我們的垃圾堆填區已不足應付未來,空氣和噪音污染已到了大家都不能忍受的地步,還有我們的食水和糧食也愈來愈受污染。對於大眾市民而言,吸一口受污染的空氣,喝一口受污染的水,不會即時患病或死亡,沒有工作和生計才是問題。因此,香港倡導了幾十年的環保一定要從經濟的誘因出發,政府用了很大的努力提倡減少用膠袋的運動已有很多年,但宣傳歸宣傳,香港市民用膠袋的習慣並沒有改變,而超級市場免費派發膠袋的習慣也依然故我。

  香港失業率屢創高峰,最近不論政策局和立法會議員都倡議建立廢棄物回收系統,將可以創造上萬個職位。在不久之前,啟德臨時廢棄物回收場的租約問題,引發廢紙商把廢紙和機器推下海事件,顯示了政府並沒有長遠的環保和經濟互相配合的政策。為著香港的未來,這樣的長遠政策一定要上馬,經濟的發展不顧環保,只會把外資趕走;最近就有不少外資因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而放棄在港投資。另一方面,用者或污染者自付的政策應繼續提倡。如果,香港能學習德國,用膠袋者自付,每個膠袋或發泡膠容器都要付稅,用作支付環保工業;香港不僅在環保上有進步,也可以帶動經濟和就業。一元一個超市膠袋的話,隨便使用膠袋的陋習可以改善。

  作為基督徒,環保是我們的責任,因為這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祂賦予人類看守護理的責任(創一28)。我們也期待廖秀冬局長能繼續給香港人驚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