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員料宗教復興帶來挑戰教會應進入人群服務社會


1842 期(1999 年 12 月 1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當日兩位回應講員楊牧谷牧師及蔡元雲醫生在會上作即時回應,楊牧師認為公元二○○○至二○○五年,宗教復興熱潮將繼續席捲向世界,它既是機會,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他用台灣大地震後,其他宗教的救災團體比基督教團體更早到達災區救援作例,指出今日教會的問題。

   楊牧師強調今日世人所需要的宗教,並非單是說得漂亮,而是要切身感受到該宗教是否「靈驗」,故此沒有生命的宗教註定是失敗。耶穌在世的年日都以傳道及服務為旨,所以教會應學效基督,必須將最適切的服務,服事社會上的人,讓他們體驗基督的愛。

   蔡元雲醫生則從普查的數據,展現廿一世紀教會的五個方向。他首先引出「無牆教會」的概念,認為教會不應再局限在四壁之內,同時應有「多重角色」,集祭司、僕人及先知的身分,在教會、機構,甚至社會的建制及文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與此同時,教會應作「多元培訓」,重視人的靈魂教育,發揮每個人的所長,並設身處地供應不同背景的信徒。

   蔡醫生認為廿一世紀的教會、機構與神學院應增加合作,他帶出「天國伙伴」的理念,彼此合力裝備信徒進入世界及人群之中,入世而不屬世地互相補足。另一方面,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中,教會應發出「先知的聲音」,向社會及政府說話,將教會帶入社會之內。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