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2 期(1999 年 12 月 12 日) ◎ 交流點 ◎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牧師)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談及教育,一方面發現現行教育的問題,趕急探討怎樣改革教育,但另一面又訂下矛盾的政策,甚至是放棄對教育的承擔,就是要改革的只是一些架構組織而已。例如一方面說要權力下放,要求學校實行校本管理,但另一方面看見小部分學校校董會的問題,便要求學校校董會完全按著指引來組成。表面上說教育要多元化,學校分成政府津貼、直接資助學校和私立學校,但實際行動上是要鼓勵多辦私立學校、直資學校,減少政府在財政上的承擔。校舍並不是改善教育質素的最重要原因,但這硬件也不是可有可無,然而政府因不合經濟效益的緣故,將百多間預備改善校舍的計劃擱置。最近教育署要求新的學校簽署辦學合約,但是合約內容只要求辦學團體怎樣履行合約條款,完全不提及教育署要承擔的責任。
教會作為社會的先知,面對政府種種施政的失當,除了監察外,更當發出正義的聲音。最近看到政府介紹士尼樂園的單張,上面寫著一句口號:「建設今天,投資將來」。假若我們以為建設士尼樂園,便可以為將來做好準備的話,這真是個笑話了。假若政府將投資教育的資源放在士尼樂園中,這更是糊里糊塗。要好好投資教育青少年,才是建設將來的好基礎。「投資教育,才能建設美好將來。」盼特區政府細心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