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成績表


1842 期(1999 年 12 月 12 日)
◎ 教會之聲 ◎ 劉少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二千年了,使命尚未完成!

   當普世正熱烈期待二千年的來到,也是教會慶祝救主降世二千年的日子,但我們不禁要自問,基督自頒布大使命以來,為何直至現在,我們尚未能將福音傳遍世界每一個地方?

   普世教會必須一同深切地反省,為甚麼大使命未能完成呢?是我們不夠努力嗎?是我們彼此之間不夠緊密合作嗎?還是這個使命實在極為艱鉅,不容易做到呢?

   因此,進入廿一世紀,我們更要竭盡最大的力量,運用各種多元化的途徑,達致前所未有的通盤合作,靠着神的恩典與能力,去完成基督所吩咐交託我們的大使命。

   過去的世紀,我們做了甚麼?

   要為過去的一個世紀,教會所做過的事,去作一個回顧,是不容易的,但我們總得向元首交帳。

祭司的角色

   二十世紀開始,正是香港教會努力建立、開拓的階段,堂會的數目不斷增加。尤以近年,數目增加異常迅速,根據教會普查資料顯示,一九八九年只有八百七十二間教會,一九九四年已有一千零五十六間,而今年包括非華語教會在內,全港教會總數為一千二百一十二間。其中近二十年內成立的,超過一半。教會在開拓、植堂的意識上頗強。

   信徒出席崇拜的情況,並不算理想。今年的數字,平均人數為十八萬人,與全港信徒總人數仍有距離,出席主日學、團契、接受各項裝備培育的人數,則更為偏低。這反映了信主者雖有增加,但質素十分參差。

   教會在佈道工作上,有明顯的突破,以往較局限在禮拜堂以內,以講員為中心的佈道會成了主流,但後期已十分多元化,透過不同媒體及預工式的鬆土,接觸不同階層的市民。

   對宣教工作,由沒有參與到認識,到起步,到派出宣教士,這方面有不少長進,今年的調查,己超過半數教會有定期支持宣教事工。

   教會在開設神學院,有漸具規模的課程和師資,在培育教牧人才和信徒上,擔當了一個重要的地位。總言之,教會祭司的身分,是盡了自己的力量。

僕人的角色

   香港教會在教育、社會服務、扶貧的工作上,的確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有關這方面的評論和分析十分多。

   我想指出的是,不少基督教機構肯勇敢創新,按照所領受的託付,開始一些沒有人(當然也包括政府)願去嘗試的工作,例如福音戒毒、巴拿巴服務團等,結果他們的成績是被肯定的,而香港的教會和信徒,亦大力支持這類服務工作。

   但我們仍要去問的,我們到底是否已失去當初承辦這些工作時的理想和抱負,漸漸接受政府的資源而淪為承辦商,只着眼於可以使用地方開辦教會,而未能更有效地發揮服事廣大市民,提出理想的僕人角色。

先知的角色

   我相信這是過去百年來,香港教會最軟弱的一環,也是我們未盡上當有的本分。

   我們得承認,在殖民地時代,教會與政府的關係十分密切,我們有產生互動的作用。但按先知的角色,我們卻甚少發言,對社會上出現的重大事情,我們的回應亦十分緩慢。

   但近二、三十年,情況已顯著不同,隨着民主意識的提高,不再視政治為畏途,教會開始學習作社會的良知,願意發言和行動。正朝一條正確的路前進,他日必定表現得更為成熟。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