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物我—我與傳統


2988 期(2021 年 11 月 28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從來不是一張白紙,反而我在特定文化和社會成長,我是一張已有顏色、圖案和紙質的紙張。因此,天人物我的我需要認識我身處的傳統,從而反思和批判。或許,我可以改變傳統的幅度有限,但對傳統的理解使我認識自己之餘,也對其他人多一份明白和體諒。

  第一,透過認識所屬社會的節日認識自我。在一個慶祝與一個沒有慶祝感恩節的社會是不同;在一個慶祝與一個沒有慶祝農曆新年的社會也是不同的。這些節日不只影響消費方式,更塑造社會生活價值。例如,感恩節和農曆新年都以家庭為主,但前者的家庭是以小家庭為主,後者的家庭是大家庭,甚至包括老師與學生、師傅與徒弟。節日不純是慶祝,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價值。

  第二,透過認識宗教認識自我。這不一定牽涉我是一個宗教信徒,而是因我住在一個多元宗教的社會。例如,在馬來西亞和印尼,我要認識伊斯蘭教,因為我的鄰舍可能是穆斯林。認識宗教是踐行相處之道要有的尊重。若衝突來自宗教,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認識自己和鄰舍的宗教,沒有以謙卑和聆聽接觸其他宗教。

  第三,透過認識經濟結構認識自我。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不同影響。例如,相對於工業社會,農業社會的生活規律不是按時鐘時間,而是按氣候變化。後工業社會是網絡時間,即不分晝夜,時鐘時間是變動的。明顯地,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有上下班時間,後工業社會卻沒有。此外,時鐘時間產生的美德是準時、後工業社會的工作觀是slash(意即做多重工種)。

  第四,透過認識政治制度認識自我。一個自由民主社會高舉自由、理性、討論和寬容等價值。但在一個專制社會,不參與說謊和磊落光明生活是在其中生活的人努力追求的價值。事實上,在自由社會生活的人較易培養人際信任,但專制社會相對地困難,因為監視是專制社會的特性。

  當我們明白我們成長的傳統時,自我認識就來得具體。生命教育要在這樣傳統下做生命教育,而不是一套放諸四海,沒有歷史的生命教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