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寫過英國的電話亭,收到回應說香港街上或在公共設施內的電話亭因久無人用,已多佈滿灰塵,顯得陳舊和骯髒。
多年前著名歌手 Joan Baez 唱過一首跟電話有關的民歌,叫做 《Diamond & Rust》,其中一小段是這樣:
" .....And here I sit, hand on the telephone, hearing a voice I'd known,
a couple of light years ago, heading straight for a call.
As I remember your eyes, were bluer than Robin's egg.
' My poetry was lousy' you said. 'Where are you calling from?'
'A booth in the midwest.' "
未流行手提電話的年代,說來其實並不遙遠,只是三、四十年以前罷了。那時香港人頂多是家中有一台電話,若電話給家中某人長期佔用了(煲電話粥),而你又急於打電話,就只可到居所樓下的管理處借電話用,甚至要跑到街上的公共電話亭,當然要帶備幾個硬幣,因為要投幣才可打得通。
相比於外國,香港本地的公共電話收費廉宜,而且不計距離,所以當時熱戀中的男女若在家中用電話談心不方便,多數會幫襯街上的電話亭。若季節正值寒冬,北風凜冽,雨粉飛飛,廁身狹隘的電話亭內喁喁細語,倒有幾分浪漫。
有人說電話的發明搗毀了情書藝術的傳統,但其破壞性遠遠大不過智能電話對「說話」和「對話」的摧毀。這一代使用智能電話的方式和習慣已不用再「談話」了,只有符號和圖案的傳遞,或單向的語音留言—我們都在彼此信手可喚而疏遠,萎縮成一幅幅小屏幕上的符號。
久不久在香港的路上見到久違的公共電話亭,門堪羅雀太久了,還給地產代理公司或修整電腦的小店在亭上的玻璃窗貼上廣告街招。一切已逝去,剩下的只是點點回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