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港九市區,新界的面積廣闊得多。直至上世紀七零年代開發新市鎮之前,新界人口總數不高,可是村落眾多而分散;形成各種公共社會服務都較薄弱。「聖約翰救傷隊」有見及此,這曾於三零年代在新界開展不少救護以外的工作,包括開設診所及「留產所」,推廣健康教育,派發營養副食等。這些先鋒服務至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由政府接辦。
留產所是香港一個年代的醫護舊事,即使在港九市區,直至六零年代中期才漸次完結歷史任務。在生育計畫未被普遍認受之前,人口出生率高企;全港產婦眾多而公立醫院本已不足,遑論產科服務。那時的應對是積極培訓助產士,分擔接生需求。合資格的助產士固然可以留駐醫院服務;也可以自行掛牌執業,開辦私營留產所。助產士可以上門接生,甚至可以簽發嬰兒出生證。
在一九三五年,助產士關蕙荃加入聖約翰救傷隊的元朗區工作;至一九三八年獲派駐廈村。她以出色技能、慇勤服務、熱誠心腸,扭轉鄉人的閉守觀念,日漸接受這位運用現代西醫技法的「執媽」。除了駐守留產所,關蕙荃還無遠弗屆的應喚,前往鄰旁村舍緊急接生;稍閒時則推廣健康教育,甚至顧及鄉民其他小病痛。她一生貢獻廈村鄉,這地區整整一代人幾乎全數由她接生!
鄉民口中的「關八姑」成了廈村的一分子。關蕙荃未有結婚,鄉民既欣賞感激她,亦想給她安心起居和留下服務;經過一番磋談,竟然讓這名「外姓女子」在廈村市的中心位置擁有大片產業,及後取名「蕙園」。關蕙荃是虔敬信徒,心懷天國福音;除了接生及起居,她讓所屬的聖公會聖馬提亞堂在蕙園開設佈道所和幼稚園。直至一九六七年更將這片產業贈予教會。隨着社會變遷,佈道所和幼稚園都已經停辦;蕙園現時撥劃作聖公會聖馬提亞堂肖珍幼稚園的「蕙園戶外學習園」。
廈村鄉的範圍伸展至后海灣,包括流浮山一帶。這處沿岸都是典型的村落分散,人口稀疏地區;缺乏各種社會服務,教會同樣不易立足。「挪威差會」於一九六零年到來服務,建立「榮真堂」;又獲批開辦小學。基於合作伙伴關係,榮真堂在一九八五年歸入「香港信義會」;建立至今六十年來,一直是流浮山地區的唯一教會。隨着社會變遷,學校已經完結歷史任務;整潔雅緻的校園現時轉辦營舍,繼續服務。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