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於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傍晚(諸聖節前一天),在威登堡教會門上釘上《九十五條論綱》,列出反對贖罪券和批評教會腐敗的論點,徵求學術辯論,掀起了震動當代教會的改革運動,這是大多數新教信徒熟知的事蹟。在一五二零年和一五二一年,他更因先後拒絕了教宗良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導致被聖座判處破門律,革除教籍,也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路德隨即失蹤,有傳言他已被害。
實際上,經過沃木斯議會(1521年4月17日)著名的「這是我的立場」宣告後,路德開展了逃亡生涯。他在腓特烈親王保護下,匿藏在瓦爾特堡,化名隱居了將近一年。在那段日子裏,他繼續寫作並與外界通信。最重要的,自那年秋天起,在困頓中的路德竟奮力工作,直接從希伯來語和希臘文原文翻譯整本《新約聖經》,在十一個星期內完成初稿,一五二二年九月初次出版。路德的目的和努力,就是要讓不懂拉丁文,看不懂《聖經武加大譯本》的普羅德意志人,也能夠讀懂聖經,這已是五百年前的往事。(路德後來又着手翻譯《舊約》,至一五三四年完成,是現代德文重要文本。)
今天,華人基督徒何其幸運,我們可自由選擇閱讀各式中文聖經譯本,從《和合本聖經》(1919年)、《思高聖經》(1968年)、《呂振中譯本》(1970年)、《現代中文譯本》(1979年)、《和合本修訂版》(2010年)等,不一而足。懂得聖經原文和外語者,選擇更加多元。路德當年高舉「唯獨聖經」,正是要鼓勵基督徒回到聖經去,把聖經讀懂讀通,叫真理教訓能活出來,踐行在日常和生活中。
傳說英國聖公會成立後,在一五四九年初版首本《公禱書》時,於教會年曆每年將臨期第二主日特別為聖經作感恩禱告,以後輾轉把十月下旬的星期日訂定為「聖經主日」。美國有不少教會把十一月下旬「感恩節」後的那主日訂為「國家聖經主日」。天主教會則由教宗方濟各欽定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為「天主聖言日」,旨在要求教徒加深對上帝聖言的重視、熱愛及忠實的見證。
華人教會最早可溯源至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四日,由上海中華聖書會發起「聖經禮拜」,因為當時經已陷入抗日戰爭,沿海各省變成烽煙戰場,哀鴻遍野的動盪環境,鼓勵教會用聖經真理與國人共度時艱,用上帝話語慰藉和導引同胞,聖經需求殷切。此後各教會宗派每年都各自訂立「聖經主日」,鼓勵教友勤讀聖經,並努力把真理實行出來!
這些年,日子很不容易,變遷急劇。惟願我們也齊來高舉聖經,活出真理!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