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學習與輔導


2984 期(2021 年 10 月 31 日)
◎ 畫出深情 ◎ 黃葉仲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輔導工作中,我們經常要運用再教育,幫助求助的人重新學習處理事情,對應人際關係的方法。在上幾期我都在討論學習及習慣,因為習慣會構成性格,而性格亦會變為品格,至終形成一個人的命運和一生的際遇。

  問題是我們能否讓對方願意學習,能否建構一個好的學習時機。條件俱備,學習便會自然產生。學習的預備工很重要,在心理學就有所謂「最佳學習時機」,所指的就是這種狀態。

  那甚麼時候是最佳學習時機呢?其實這些時機都在危機之中,因為危機是會過去的,所以要抓住,也要留意這些時機。因為人們要求生,所以學得深刻,也學得快,一旦危機過去,或者失去鬥志,人們甚至會放棄學習。舉個例子,初為人母、人父,初踏入人生的新階段,在適應上經驗新的動力與不平衡底下,人的成長及學習是最快的。輔導與教導就要把握這些時機!

  但是人們是喜歡熟悉的感覺,改變之後仍希望回到以前的樣子。像新冠肺炎的影響下,人要作出許多的改變,但是心底總是希望回到以前的樣子,回復習慣了的生活模式。改變不難,但是要維持改變卻是有難度和挑戰!

  偉大科學家愛恩斯坦曾經在學習上經驗過很多挫敗,所以他對學習有這樣深刻的體會,他說:「要有個人的經驗才算是學習!」 同樣地, 改變要深化到有自我的經驗,改變之後我是怎樣的呢?這個我,我能接受嗎?改變了的我,我習慣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誰明稚子心】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