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84 期(2021 年 10 月 31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心想這個題目的靈感,或許來自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詩《未行之路》(The Road Not Taken)。 這首詩曾經膾炙人口,短短廿句道盡人生不容易的選擇。
詩的結尾尤其精采: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曾有一林分出兩路,我選了少人走的那條,而這造就一切改變 」
原作英文言簡意賅,一句 The road not taken 或 The one less traveled 短短幾個字就寓意深長,引來無窮想像。中文可有這個優勢呢?The road less traveled 可如何譯呢?蘇恩佩有本小書叫《仄徑》,但「仄」字現代人可感陌生;照中文聖經或可譯做「窄路」,但意思又有點不同,譯不出「少人選上」那味道。
神學院多設「講道學」一科,但很少教神學生為講章起題目,結果神學生畢業後做了傳道人,講道講得不錯了,但題目卻往往起得不夠好,有時平鋪直述,有時拾人牙慧,也有玩弄小聰明的玩「食字」。其實要起一個好題目,涉及的範圍和元素很多元,除了修辭學、語意學,也有傳理學以至受眾心理學。好的題目除了要淺白易明,也要激發受眾的想像力,令他們有所期待。
閒來修讀一點古文,看看《詩經》,或者一些宋詞和唐詩,以至翻翻普頌看看劉廷芳、趙紫宸等的中譯,或至少讀讀黃霑、林夕等填的詞,都有助你在腦海中有個文字庫,較易想出優雅又貼地的講題。
好的講題,是講道成功的開始。由今天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