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84 期(2021 年 10 月 31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以前跑上街,不需預約,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自然有孩子跑來加入遊戲。大家圍成圈,有人拿出一條髒兮兮的手帕,即時就知是玩掉手帕,負責掉的人神神祕祕把手帕搓成一團不讓大家看清楚,乘人不覺,把手帕悄悄拋到某人背後,然後繞行一周,若那傻瓜還不察覺便是「輸」了,要到圈中央「坐牢」受罰,直等到下一個傻瓜出現才得「釋放」。如果被投手帕的人及時發現,便要立即拾起手帕去追趕掉手帕的人,追到抓住的話,就輪到那人「坐牢」。如此反覆掉追抓,人人樂此不疲。
這些遊戲最大特點是參與的人多,除了家家酒勉強可以獨自玩耍之外,其他如拍公仔紙最少都要兩人以上才玩得盡興,相反,現在的孩子一整天獨對手機,完全不跟其他人有任何交流,難怪會出現宅男宅女。
換了從前,想宅在家中真有難度,隔壁的細牛明女一大早就呼朋引類把你拉出房門,一來以前舊樓根本沒有私人空間,誰也可以毫不客氣掀起門簾走進來拉你去玩;二來房間面積細小,怎能不流連街上樂而忘返?
現在住宅設計都是獨門獨戶,就算住劏房也是一家一戶,跟鄰居彷如陌路少有交流,怎似得五十年代,一層樓住上七八伙,每伙五六口人呢?時代進步了,居住環境改善了,但人與人之間卻愈發疏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