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安穩在自然中


2980 期(2021 年 10 月 3 日)
◎ 天地人和 ◎ 方鈺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不是專家,我只是愛好者,愛看上帝的創造。」陳燕明(Christina)雖然是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又替香港電台主持節目《大自然之聲》、《擁抱大自然》,更是《賞雲日誌》和《賞雲日誌II—天空之彩》的作者和攝影師,但她依然謙遜,訪問過程中不時叮囑記者她不是專家,最想做的事就是「自然保育及自然教育的工作」。

這是天父世界,叫我不可遺忘

  Christina自小已覺得這個世界很有秩序,應該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主宰創造出來。她那時就讀天主教小學,便相信這個世界有天父。中四那年開始讀地理科,漸漸愛上這科目,被教科書上美不勝收的大自然照片深深吸引,「自此一直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育上主的創造」。也是這一年,好朋友帶她返基督教的教會,正式接受福音,人生得到啟發和重整。

  中六高考時,中國歷史、經濟、語文、數學和地理科中,Christina只覺得地理最有趣,大學順理成章主修地理系,課堂上學會許多保育環境的知識,當年的課本她仍然保留。「我好鍾意黃觀貴教授,他教環保和規劃」,他開啟Christina的眼界,令她想投身環保的工作。有一次,她參與基督教機構舉辦的歷奇訓練,看着主內的參加者在山中漫無目的地採摘植物並隨即棄掉,那種對大自然的惋惜難以明言,「為甚麼連信徒都不愛惜上主的創造呢?」當下,她舉目仰天跟天父說:「我人生的下半場,希望保護祢的受造世界。」念茲在茲,推動大眾愛惜受造世界的意念在她心裏植根發芽,從沒變改。多年來她喜歡攀山涉水,踏遍本地鄉郊,藉着鏡頭,把上主的創造之美、對穹蒼的崇敬和愛慕之情呈現出來。

穹蒼碧海,述說天父奇能!

  十多年前,Christina初嘗歷險活動「綑邊」──即沿着婉延彎曲的海邊岩岸行走,「鍾意去哪裏就去哪裏」,仿似「綑着」海洋和陸地的分界線。這些路線沒有地圖路標,盡頭或許是沙灘、石灘、海蝕洞、斷崖或峽谷,有時遇上海峽還要渡海,跳入水中游泳。風景地貌並和一般行山路徑大不同,不宜行山經驗淺的人士參加,怕水者更是無緣於此。Christina十分慶幸爸爸從小帶她往郊外跑,捉魚捉蝌蚪,最重要是教會她不怕水,懂得游泳「是人生中好正的事情!這是求生技能,所以一定要學。」她未試過出海時害怕風和浪,她背着裝有相機的防水袋,穿過狹窄的斷崖,有幸窺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別人難以接觸的偏遠地貌捕捉下來,讓大眾有機會一同欣賞和讚歎造物主的神奇,「海蝕洞好宏偉!」是的,這些外型獨特的岩石均經過無數風吹雨打,歲月打磨侵蝕才形成,處身其中,怎能不發出驚歎?

  喜愛橫向發展,多元、變化和創作,認識涉獵不同領域的Christina,從不局限個人的攝影主題。曾在可觀自然教育中心任職地理科教師八年的她,「影星星、影雲、影生態、影行山」,至今仍然懷念昔日機構擁有的天台,每天她都能享受一望無際的天空,並拍下一張又一張的照片,直接促成她的第一本出版《賞雲日誌》,「看見大家以相片和文字述說天父的創造,我也想透過出版和公眾分享,期望大家愈欣賞愈會喜愛大自然。」

  提供這個出版機會的,恰巧也是主內的弟兄。Christina憶述當時曾和弟兄「拉鋸」,爭取用成本較高的正方型版面,「印出來橫度效果更漂亮」。她從來不是香港考試制度贏家,《賞》出版後,給她帶來前所未有的認同和聲譽,像「打開她成長的盒,一發不可收拾。」茫茫前路像是柳暗花明,有了轉機。

天父是王 我心不必憂傷

  漆黑的夜空,天愈黑,才更看到成千上萬的繁星高掛天上,足以照亮旅途中的人們。遠在全球定位系統(GPS)未發明以先,茫茫大海上,只要找到北斗七星,便能辦認方向。Christina也拍攝數之不盡的繁星。在她分享的照片,不是看到夜空有多黑暗,而是一點點看似微弱的星光頑強柔韌地閃爍着。她曾修讀神學,聖經提醒她,黑暗白晝同樣是上帝創造,面對猖狂的黑暗,信徒別忘記邪惡背後還有上主作王,天父何時作出審判信徒無法知曉,「《傳道書》說日光之下無新事,我們活着,可以享受生命,同時作光明之子,照亮身旁的人。」

  Christina眼中的大自然總是平靜安穩,沒多大情緒起伏。聖經中經常記載主耶穌面對人羣後退到郊野,禱告退修,透過安靜和獨處的時間,重新得力。面對社會、家庭、工作、子女等難以掌控,甚至會挑起激烈情緒反應的事情,她邀請大家來到上主創造的世界,望天望海望星星,療癒心靈,暫時未能如鷹展翅上騰也沒所謂,只要緊記「天父是王,祂治萬國萬方。」

自然百科

  活在繁忙擠逼的鬧市中,大家上一次駐足抬頭觀天是何時呢?且讓Christina分享雲的特質,希望大家上班或回家途中,也能稍作停留,欣賞一下蔚藍的天空。

  獨特:每個月或季節的雲都不一樣,夏天的雲像棉花糖,三月的雲卻是迷迷糊糊的。

  變化:雖說雲的形成是由水蒸氣向上,在上空遇上冷空氣凝結成小水滴,聚集起來成為雲。但因着氣壓、風向、地理環境、日照等因素,形成各式各樣的雲,如層狀雲、波狀雲、卷雲、積雨雲,變化萬千。

  永遠無重複:「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地球不停自轉,即使無風,每片雲彩分分秒秒也在移動。

愛閱讀

  1.《聖經本釋:讓聖經再次說話》

   (What Does It Say: Reflections on the Meaning of the Biblical Texts)

  作者:張祥志

  出版:明風出版社

  上帝透過《聖經》揭示祂的性格、創造的原意以及與我們的關係,但曲解《聖經》卻會引來對信仰的誤解。作者張祥志針對華人教會過去的解經問題,從脈絡、解譯、觀念和神學四個層面,反思《聖經》正意,讓我們更準確認識信仰的原意,更能把握和實踐,使生命得到更新和變化。

  2.《亂世中的天國子民:一個創造神學的析讀》

  作者:張祥志

  出版:基道出版社

  上帝創造的核心是「從混亂變成秩序」,而聖經中的誡命、律例、典章記載了祂對世界秩序的具體心意。本書穿梭舊約五經及新約福音書,以「創造神學」的角度解讀經文,重構信徒對世界和地上生活的理解。讓信徒得以按着祂的心意,帶着使命,行公義,好憐憫,回復大地在創造時的美好秩序,在亂世中活出天國子民的見證,體現天國價值。

  3. 《創造神學》

  作者:禤浩榮

  出版:基道出版社

  本書嘗試建立一套以創造為核心的神學觀念。這神學強調神彰顯的最重要屬性,就是創造。神是一位創造的神(God is a God who Creates)。作者希望透過創造神學的討論,協助信徒建立更整全的信仰觀,一套讓創造與救恩這兩個聖經主題能相輔相成的神學觀,以致更能成就神對人的永世心意,亦使信徒本身更能明白自己在受造之世界中的角色與責任,並所享有的美好福份。

  

動起來!給信徒關愛受造世界的操練

  1. 和朋友郊遊時雖然興奮,但請將音量收細,讓大家、還有生物都能享受寧靜的大自然。

  2. 父母可以學習正確的大自然知識,與下一代分享他們與大自然相遇的經驗,讓孩子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帶他們到郊外發掘大自然之美。

  3. 追踪香港天文台的「社區天氣觀測計劃CWOS」臉書專頁,或參與這個網上羣組,一同分享觀天賞雲的喜悅。

  文:方鈺鈞

  圖:受訪者提供

  (本文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 「人間學苑HEAcademy」提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