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若路經一建築物,上見招牌寫着「XX潮人生命堂」,大概會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不知「潮人」究何所指,以為是時下緊貼潮流的人士。
非也,此「潮人」指「潮州、潮汕人」一嶺南三大族羣(另二是廣州人及客家人)之一。
回溯上世紀初,好些從潮汕地區南移僑居本港的信徒,於一九零九年在中環開始潮語主日崇拜,後發展為「香港潮人生命堂」,是此系列潮語堂會之緣起。
及後,「九龍城潮人生命堂」及「尖沙咀潮人生命堂」先後於一九三七年及一九三八年創立。戰後不久(1948),香港、九龍城、尖沙咀三間潮人生命堂均各自立,且組成「潮人生命堂聯會」。
戰後至今,三間「母堂」分別先後於全港各區培植分堂,大多已告自立(附自立年份)一香港堂(筲箕灣堂1988;華富邨堂1994;荃灣堂1997;西灣河恩典堂)、九龍城堂(豐盛堂1986;慈雲山堂1991;樂傳堂2007)、尖沙咀堂(新蒲崗堂1987;牛頭角堂1989;迦密村堂1997;沙田堂、葵福堂)。數年前,十五間堂會祟拜總人數逾四千,當前疫情下幾乎全部只有網上崇拜,確實「参與」者難以計算。
當下,「潮人生命堂」系列方言教會,與本港其他堂會一樣,都面對一般相同挑戰,尤其在疫情下如何牧養?在「九七」後如何面對「一國兩制」?……
如果有所謂「獨特」的課題,大概就是「潮人」兩字牽引出來一連串有關的思考:
在十五間堂會中,只有較早創立及自立的,在堂會正式名稱中仍然保留「潮人」稱謂,較後期自立、栽立的都「去潮」了。(前後兩者約2比1。)
問題就是,「潮人」兩字包涵甚麼意思?其基本定義何在?原本那些創堂元老?或其後裔?或能操潮語者?
在名為「潮人生命堂」的堂會中,有甚麼「潮式、潮色」?主日崇拜中用潮語講道、讀經、唱詩的幾乎絕迹,其他聚會都清一色用「本地話」(港潮僑稱粵語)。較常見的潮式/潮色,竟然是聚餐時得享鹵水鵝鴨、炸雙棗、反沙芋等美食佳餚。難道「潮人教會」,主要特色只是如此這般的飲食文化?!
另外,「潮人生命堂」信仰根源,承傳自原兩大來潮汕區宣教的宗派一英國長老會及美北浸信會。首間「香港潮人生命堂」肇始時,就融合兩派體制,其後創立各堂,亦沿用「禮儀互尊」前例,成「一堂兩制」格局。問題是,「長執制」和「會衆制」如何磨合運作,由各堂自行處理,「生命堂聯會」屬團契式、非制度式架構,能左右各自事工。
二零一九年,原是「香港潮人生命堂」一百一十週年紀念,但疫情停止了這歷史性的紀念,未有機會思考上述好些時代性課題,大概需忍耐等候,神若願意,主若許可,找機會好好做些反思罷。
参攷書:《福源潮汕澤香江:基督教潮人生命堂百年史述一九零九-2009》,李金强等著,商務印書館,2009。
林來慰(基督教九龍城潮人生命堂榮譽顧問牧師)
(相片由區伯平牧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