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米憐在一八一四年首次前來南洋考察時,荷蘭已被法國兼併近二十年。當時馬六甲及巴達維亞都由英國藉辭代管,政治前景不明朗。英國為求在馬六甲海峽擁有確實佔治的據點,於是在一七八六年於檳榔嶼建設喬治市。馬禮遜及米憐選定在馬六甲設立恆河外方傳道會福音站,不久就考慮也到喬治市設立站點。
檳榔嶼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北端,是航運往還東南亞諸島的必經路線;然而這處屬於孟加拉灣邊沿,並非面向南中國海,位置算得美中不足。此外喬治市的海岸條件並非天然良港,限制着她的發展。荷蘭在一八一五年復國,待得本國政情鞏固之後,就逐步收回以前的海外領地;包括馬六甲和巴達維亞。
喬治市的較弱海港環境,和馬六甲的歸屬變數,促使英國在檳榔嶼以外,另要發掘條件更加優越的據點。這才足以跟重返東南亞的荷蘭抗衡,爭逐商貿勢力。米憐考察馬六甲以至到來建立福音站的年間,馬六甲正由英國管治;待得英華書院奠基之後,馬六甲在一八一九年重歸荷蘭管治。
就在一八一九年一月,英國得償所願,發掘得星加坡,位於南中國海跟馬六甲海峽的關鍵接點,而且具有天然良港的元素。因此英國迅即於二月在星加坡建立據點,發展港市。
荷蘭眼看在區內的利益受威脅,為此與英國紛爭多年。兩國終於在一八二四年協議劃分勢力範圍,以馬六甲海峽為分界,海峽南岸的印尼歸屬荷蘭,北岸的馬來半島一側歸屬英國。馬六甲、檳榔嶼、星加坡,三地由此確實歸屬英國。兩年之後,東印度公司在一八二六年索性將這三處港市組合作為一個管治單元,稱作 Strait Settlement (海峽殖民地)。
相對於區內古老的馬六甲和巴達維亞、並新建的喬治市,星加坡是全新開展建造的港市。然而優越的地理條件加上英國在區內的發展策略,使星加坡迅速冒起。此長彼消,星加坡很快就取代馬六甲、喬治市,甚至巴達維亞的地位,成為區內最興旺的港市。米憐駐守馬六甲,與馬禮遜的眼界也隨而望向星加坡。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