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電影《浪跡天地》有許多思考的空間,譬如為甚麼美國會出現寧願寄居旅行車上的中老年人?又譬如為甚麼有些工業小鎮會變成廢墟,連郵政編號都被取消?不過,導演趙婷並不打算批判,反而是帶觀眾跟着女主角Fern穿州過省去看清這些似乎一無所有的「貧民」,如何過着以天地為家的「富有」生活。
電影最大的特點是虛實相連,戲中的「寄居者」(Vandweller)有真有假,真實程度讓人以為看紀錄片,但主角卻又明明是虛構的,這樣,讓觀眾從中窺視各人的選擇和苦樂,多數人會以為無家可歸者好可憐,但其實卻是他們經過思考的個人選擇。女主角Fern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停下來重過人們眼中舒適安定的生活,一次是她妹妹的邀請;另一次則是一位安定下來的同路男性,可是她都拒絕了,甚至半帶奔逃——享受過自由生活以後,很難再入「牢籠」。
戲中一幕,Fern全裸躺在清水潭中,逐漸衰敗的身體與大自然如此契合,就像胎兒睡在母體一樣復歸起點,真正是「寄蜉蝣於天地」。那刻,令人思考:究竟居於石屎森林的蝸居,窮一生之力拼搏供樓;或是反璞歸真,心無牽掛浪跡天地間,何者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電影中的「寄居者」多是中老年人,他們瀟灑上路,固然有經濟困難的考慮,但相對於「安土重遷」追求安穩的中國人,更可能是美國人較有冒險精神。導演透過電影提醒觀眾,不管甚麼年紀,只要願意,都可以放膽走出安舒區,去過自由的生活,不必困囿於所謂家的囚籠裏面。
電影劇情平淡,卻如詩般觸動人心,撩起內心深處沈睡的夢想:但願也能浪跡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