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事教育工作者對宗教教育及通識的反思


2940 期(2020 年 12 月 27 日)
◎ 教會觸覺 ◎ 陳紹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筆者於一九七四年完成預科課程並僥倖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生物系,當時的預科教育較為考試導向,學院為使一年級新生能夠「文中有理」或「理中有文」,提供連串必修的跨學科課程,例如邏輯與謬誤、中國文化要義等,擴闊學生知識基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所謂慎思明辨。大學的主修及副修科則讓學生進深學問,預備學術研究。

  反思:成立新高中通識科之「初心」與上述之跨學科課程相若,但有數點不同。相對當時大學一年級新生而言,中六學生之學習差異和興趣都很大,因此課程編排及考核極具挑戰。其二是新高中通識科課程涵蓋內容太多,如何教授及考核也是極具挑戰。其三是中六學生消耗很多時間精力完成「獨立專題探究」,收集很多資訊,但缺乏基本知識架構來分析,再加上網上資訊近乎泛濫,真假難分,學習流於空泛,欠缺學術基礎。總括而言,教育局需要檢討及優化新高中核心課程,特別是新成立之通識科。

   (二)筆者自至一九七八年大學畢業至二零一五年期間任職中學教師及校長,退休後再被委任為辦學團體學務總監,對宗教教育及價值教育的實施頗有體會。自八十年代初期,教育署已陸續設立多個委員會或組別,檢視現在所稱的價值教育,當中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升學及就業組、學生輔導組等。課程發展處內之宗教教育組有指引,當中除了提及各宗教的教義外,亦特別強調人類應學習彼此尊重,互相包容,進而建立共融文化的羣體。至於如何在校內實施價值教育則由學校以校本精神處理,主要是設立相關委員會,例如宗教組、生命教育組等,安排合適活動。

   反思:一直以來,辦學團體及其屬校,均以辦學願景及理念來培育學生之價值教育。如是基督教學校,我們特別強調學生要學效基督及見證基督。建立及傳承正確價值觀及積極人生態度,學校除透過週會、專題演講等形式外,更可考慮將價值教育滲透於學科及課堂中。始終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參與相關而有編排的活動,從中體驗生命教育,即所謂「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 。當涉及近期政治議題時,由於事態發展急速,再加上網上資訊混亂且近乎泛濫,真假難分,在缺乏經驗下,學生未能慎思明辨,容易受影響而作出錯誤判斷。建議教育局或政府,在推廣價值教育和守法精神時,講解要清晰和扼要,提升透明度,讓學生及市民容易明白和掌握。查實基督教教育,由來已久,本身就是價值教育,強調人的本性,學效基督並滿有聖靈的果子。讓我們一起努力優化基督教教育,進而推廣正確的價值教育。誠心所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