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新教第二位來華教士William Milne (米憐),出身低微,童年務農,也曾學習木工,後來牧羊。他聚會堂會的牧者重視宣教,感染他燃起宣教心,在一八零九年當二十四歲時加入倫敦傳道會。那時差會正招募教士前往中華大地,與單獨工作多年的馬禮遜協力。
起初米憐未能通過申請,後來經他懇請,強調甘作助手,才獲接納。緊接三年,米憐接受嚴謹的全面培訓,至一八一二年七月畢業,並且受按,預備隨時出發。他在八月與母會牧者的女兒Rachel (蕾芷) 結婚,隨即於九月登船前去中國;於一八一三年七月四日抵達澳門。
澳門天主教人士迅即覺察這位新教宣教者,米憐遭遇馬禮遜六年前剛抵埗時的相同窘況,幾天之間被逐出境。米憐惟有留下妻子在馬禮遜於澳門的家,匆匆隨他避往廣州。然而東印度公司亦不願提供庇護,於是他又像馬禮遜初到中國時一樣,只能「偷渡式」藏身於廣州的洋人活動小區。這時他的長女 Amelia 在澳門出生。
兩位宣教士商討對策,米憐在一八一四年初前去南洋巡覽,既到訪爪哇的巴達維亞,亦到訪馬來半島的馬六甲,瞭解兩地社會評斷條件,研判何處適合設立支援廣州前線的福音站。馬禮遜和米憐由此而產生「恆河外方傳道會」意念,並且選上了馬六甲。
那些年荷蘭被法國兼併;馬六甲及巴達維亞都是荷蘭的殖民地,這時正由英國藉辭代為管治。荷蘭一直銳意發展巴達維亞而輕忽馬六甲,到這時馬六甲已失去東南亞首位國際商港的光采,只能維持住區域間小轉運港的角色。然而馬六甲的龐大華人社羣和濃厚中華文化氣息,無處可及。
米憐夫婦帶着一歲半的長女,在一八一五年四月啟程航向馬六甲。同行有華人梁發,是馬禮遜認識多年的雕版印刷技師,可作為印務及中文助手;此外還有十餘技工。豈料在南中國海的波濤上,蕾芷誕下雙胞兒Robert George 及 William Charles。一行人於五月二十一日來到馬六甲。
區伯平(撰述、繪圖、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