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為了助人療傷?


2940 期(2020 年 12 月 27 日)
◎ 教學抗逆 ◎ 劉帝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1. 教容易,學更難?

  教育的目標,要改進他人;學習的目標,要改進自己。

  做老師教育學生,充滿威儀;做學生順服老師,交功課考大試。老師改進學生較易,只要是施行高壓,又或巧用懷柔。學生改變自己困難,除非能謙虛受教,又或倒空自己。到那一天學生感悟到學習之目的,不單為改善自己,得高職受尊重,更為幫助他人,改變社會。頓時胸襟變得寬廣、目光變得遠大。

  2. 少學書,多學人:

  學生被督促要讀書,告知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代四書五經到今天的教科書,被視為圭臬標準。學生囚困於文本世界,失去親身體會人本世界。耶穌提及只努力查考聖經文本者的偏差,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裏來得生命。」(約五39-40)昔日猶太人着力查經,為求找得永生。他們忽略相信耶穌,才是得永生的正確道路。今天你我帶着沈重包袱、傷痕身體,到耶穌那裏,才學到甚麼是安息與痊癒,永生與盼望。

  讀聖經誠然重要,但與聖經原創者上主溝通更重要,因從上主親身體驗所學的,必超越文字平面,而是立體實則。

  筆者廿多年致力寫作出版數本書籍,通過文字要向讀者分享上帝信息。作為作者,心底更希望面對面與讀者雙向交流,包含用眼觀看,用耳聆聽,用口分述,用手互握。不僅是文字知識的單向傳遞,更是人情意志的鼓勵扶持。要學習,藉接觸活生生的作者與老師,比接觸硬繃繃刻板的書本,更具興趣與意義。

  3. 不為己,而為人:

  如何令學習更有興趣與意義? 就是要確立學習目的,不為己,而為人。

  中國哲學史家馮友蘭說:「一個人本着忠和恕的原則做人時,推己及人,怎樣主動去做,無論是哪種情況,用以衡量自己行為的準則,都出乎自己,而不在於別人。」(註1)一語道破,很多學者履行儒家忠恕之道,全以自己為中心。自己作準,而非以他人感受為依歸。於是助人為「自己」快樂之本。一生致力學習忠恕道德,首要為自己得不朽建樹。主耶穌主張門徒要學習去愛,而並非單求查經知識。保羅詮析基督的愛,就是不為自己益處(林前十三5),意即為他人益處。

  此專欄告一段落,希望讀者在積極以教與學去抗逆時,不單為自己找得解脫,更要助旁人療傷,得到醫治。

  註1:参考書目: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香港:三聯書店,2011年),第47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