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何處?


2929 期(2020 年 10 月 11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疫症橫行,讓人更迫切地想到死亡的種種問題。

  兩年前,澳洲一位一百零四歲的長壽老人到瑞士尋求安樂死。那位老人家並非身患惡疾,只是覺得健康愈來愈差,實在「活得不耐煩」,所以決定離世。另外,加拿大一對年逾九十的老夫婦,亦因為健康每下愈況,決定雙雙接受安樂死,真正實踐「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盟約。

  若以中國人「螻蟻尚且貪生」的傳統觀念去看,一定會覺得上述各人太不愛惜生命,但我卻欣賞他們的豁達。隨着醫藥發達,人均壽命愈來愈長,何時離世的決定權由誰掌握值得好好思考。反對安樂死的人總是擔心法例會被濫用,卻無視長壽在不久將來會為世界帶來許多問題。

  活得愈久愈好的觀念要改了,就像節育或火葬,以前也不為人接受,現在卻是理所當然,有一天,安樂死也當如此。

  近來,死在何處也成了許多人討論的話題。善寧會曾經舉行「在家離世─從多角度解開現代社會的疑惑」講座。病危入院,最後在醫院離世,好似是唯一選擇,但朋友的嫲嫲,幾十年前就是留家中直至逝世。事實上,除了傳染病需要隔離減少擴散外,其他慢性病患或末期病人,若能在熟悉環境中接受紓緩治療,有家人環繞照顧,把心中話交代清楚才離開,那比在醫院孤伶伶地上路幸福多了。

  家中離世牽涉很多問題,像法律、衞生、遺體搬移等,都需要專業人士支援,但技術上不難克服,只要政府下決心推動,訂立相關法例和守則,相信可以給病患者多一個選擇,也可減輕醫院寧養服務的負荷。

  死亡,乃人生必經之路,能夠自決何時何處,才能真正的走得瀟灑。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