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機構對事工前景感負面
 疫情下反思策略以應對挑戰


2929 期(2020 年 10 月 1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港確診人數近日雖然有所緩和,但疫情仍然反覆,至今已持續快將一年,各行各業大受影響,基督教機構亦難獨善其身。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在九月二十四日,於網上發布「疫情持續下基督教機構的營運狀況調查及回應建議」,調查發現近半受訪者對事工前景感到負面,然而情況較今年三月份的調查樂觀。

  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曾於本年三月,調查基督教機構在疫情下的營運狀況,當時逾八成機構對事工未來發展感到負面。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董事會成員溫南聲指,今次調查共五十一間機構總幹事或負責人參與,約五成受訪者對事工前景感到負面,惟相比三月份調查下跌近三成,反映受訪者心態較三月樂觀。

  至於回應持續疫情影響的措施方面,如再有政府「保就業」資助計畫,近九成受訪機構表示將會申請;亦有超過五成表示會申請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或其他堂會的資助。調查亦問及機構現金儲備,兩成機構現金儲備只能應付三個月以下,約三分一受訪機構可應付半年以上,其中四間更可應付一年或以上。面對持續反覆的疫情,過半受訪機構認為應加強機構間在事工層面的合作、加強網絡事工及視像設備與技術發展,以及考慮開展新事工,其中九間機構更表示會考慮與事工相近的機構合併的可能性。

  疫情下挑戰重重 分享困難與盼望

  施達基金會署理總幹事陳佩詩分享「跨地域事工在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她表示香港疫情雖然有所緩和,但不少貧窮國家仍然疫情嚴峻,如黎巴嫩早前經歷大爆炸後,確診數字不斷飆升,對機構在當地事工造成影響。此外,貧窮國家的政府機制、醫療系統和福利遠不及香港,許多人不但失業,更要面對飢餓,因此機構需撥出部分財政預算用作分派食物及物資。她又提及人口販賣問題,指全球每年遭人口販賣的受害者估計至少四千萬人,貧窮國家人民在疫情下面對各樣生活壓力,更容易性侵或暴力虐待家中的兒童。她坦言,現時由於疫情關係,機構無法前往外地服務,只好轉為幫助當地教會或基督徒羣體建立社區,目的是強化其本地資源和能力,以致長遠可自行解決社區問題。

  高飛揚傳播有限公司總幹事盧容弟分享訊息傳播的經驗,她指現時只需一部智能手機即可傳播訊息,成本低廉且快捷簡單。惟她稱,雖然傳播方式已無遠弗屆,但傳播業仍面對巨大挑戰。第一是傳播業競爭加劇,現時只要一機在手,即可參與網上教會聚會和主日學課程,傳播機構必須專注異象和使命,為獨特會眾提供適切內容,而非為了競爭而傳播譁眾取寵的訊息。第二是政治、環境和經濟因素限制擴大,尤其在國安法及不同政見下,傳播訊息必然面對審查和干預,傳播機構應思考如何善用有限資源,在狹縫間發揮影響力。第三是傳播機構要保持渴望追尋真相的心,若傳播訊息只為吸引人注意,最終只會散播沒有真理的資訊,故必須提升受眾分辨真理的能力,機構也要有傳播真理的信心。

  風雨同路人基督教單親家庭事工總幹事馮小珏分享「不能聚會帶來的正面盼望」,她指疫情下經濟低迷,不少家庭因失業而陷入危機中,父母與子女自然衝突日增,尤其正醞釀離婚的家庭,更要面對極大的情緒困擾。她坦言,疫情下無法以過往模式接觸受眾,但上帝卻另闢蹊徑,讓機構透過舉辦網上訓練,得以接觸更多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成效超出預期。「前景確實灰暗,但上帝讓我們看到恩典,當祂拿走我們原本仗賴的東西時,卻多了空間思考創新,從而迎合時代的需要。」

  飲食業福音團契署理總幹事林建榮則分享「餐飲同業在疫情中的挑戰及如何持續向前」,他表示疫情反覆不定,餐飲業首當其衝,不少人正面對失業問題,相比金錢資助,他們更希望透過工作自力更生。由於疫情下餐廳外賣數字急增,因此他指機構已於八月份開展外賣平台,以貼近堂食價格服務區內居民,同時聘請失業人士當外賣員,藉此鼓勵市民繼續消費,幫助小店和失業人士。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