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與滿足


2929 期(2020 年 10 月 11 日)
◎ 教會之聲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週五(十月十六日)及週六(十月十七日)連續兩天都是提醒我們要關心弱小的日子,前者是世界糧食日,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於一九八一年起施行,旨在喚起人們重視農業糧食生產,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加強戰勝飢餓營養不良和支援貧困的人;而後者則為聯合國自一九九三年起例定為國際消除貧困日,以喚醒各國因互相制裁及歧視,以及財富集中化,導致貧富懸殊的關心。

  從這兩個特定的日子,腦海中浮現的是「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喝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太二十五35-36)這段經文重點表面看來是有能力的人支持需要幫助者,不過若從人類是整體的角度而言,好像是一個人的左手受了傷,遂用自己的右手來扶持,以致維持日常生活運作,如以這個例子來看飢餓問題:每年人類浪費的糧食是十三億噸,只要保留四分之一,便足以養活九億飢餓人口,便可見一斑。

  如果貧困與飢餓的共同點是缺乏,那麼飽足與富裕是否必然豐盛呢?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都知道物質富裕與時代進步,不一定為人類帶來快樂,更遑論滿溢心靈的喜樂。因此物質缺乏者因着他人支援而得以飽足,固然是當務之急,但是物質富足者也需要尋求補足缺乏。

  若從人類整體是息息相關的角度來看,有能力支援他人的,表面好像沒有缺乏,但是透過幫助他人,建立互靠的關係,肯定是心靈的基本需要,更何況作為基督徒更是滿全了「愛主愛人」的生命目標。因此惟有幫助者與受助者建立互靠的關係,才是人類真正的一體化。

  這樣無論幫助者或受助者,皆能彼此尊重,互相分享,為人類歷史寫下美好的一頁。所以這兩個與貧窮有關的日子,不只是喚醒有能者,需要竭力幫助有需要的人,更是喚醒物質缺乏者醒覺個人尊嚴的重要,以致兩者的「缺乏」皆能在愛中得到滿足。惟有這樣,我們才能解決因撕裂帶來的猜疑,重建互信,才能共同建設分擔責任,不斷進步的美好社會,符合上主創造的美好心意。

  翁傳鏗(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