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面對荒年的日子


2917 期(2020 年 7 月 19 日)
◎ 教會觸覺 ◎ 袁海柏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前言

  本年初開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全球商業活動放緩甚或停擺、經濟大幅下滑,香港亦無法倖免,陸續出現一些中小型企業結業,以及很多受僱者失業或收入大減。這無疑令到那些倚賴信徒奉獻作為收入的堂會,很大可能在及後一段頗長時間,都會受嚴重影響而進入荒年(甚至有更悲觀的預測是香港會進入經濟冰河期)。教會應以信心祈求上帝的恩典和憐憫,來面對經濟拮据,但同時亦求主賜智慧,以謹慎務實的態度來處理日常的運作。以下是幾個需留意要項。

  節衡量狀況

  教會要做的第一樣預備工作是要量度自己的財政狀況,看看在未來一年內,教會的財政情況會如何受收入減少而影響。對於經常性收入會如何下降,教會未必可以在幅度上作出任何的預測,但對於收入減少的不同可能性,則可以作出幾個「可能出現情況」來量度,例如減少10%、20%和30%三個情況。這三個下降幅度或者可代表教會的估計:極大可能、很可能、有可能出現情況。

  然後假設支出不變的話,這三個不同的收入情況將會帶來教會甚麼財政結果?是不敷?多少不敷?若果跟着將教會如有可動用的儲備來應付不敷的話,那麼最後是否仍是不敷,又是多少金額呢?這種簡單的量度是教會對經濟震盪的防震測試。第二步要做的是要問,教會在一年後的儲備結存要有多少金額?一般來說,教會最好要有足夠在無收入下仍可運作最少三個月的儲備;不過在經歷荒年後,教會的結餘可能會小於這個數字,甚或在維持整體平衡下而無法有任何儲備。無論如何,當回答這個「一年後有多少儲備」的問題後,教會便可以回答:在三個不同的收入下降「可能出現情況」下,教會是否需要在未來一年內削減開支,或削減多少開支才可應付到經濟震盪?至於如何計畫開支削減會在下文討論。

  開拓新源

  在收入上,教會不同福音機構,後者因事工的性質可能會有來自不同來源的收入,包括來自堂會、個人、企業、慈善基金等的捐助(甚或政府資助),但前者的收入來源相當狹窄,大多只倚靠自己教友的奉獻。所以堂會要開源的途徑不多,除了向經濟充裕或不受經濟下滑影響入息的教友(例如公務員、教師等)呼籲,或向政府防疫基金中的「保就業」資助申請撥款外,亦可就教會一些特別的外展服務事工開支,向一些慈善基金申請資助。

  有些教會可能會舉辦活動來籌款(例如:賣物會、步行、音樂會等),但這些活動只能一次過並間中進行,而所需人力安排不少,且所籌得款項通常不多。另外教會亦需留意,開拓收入應包括提升收集收入的效率,所以教會可考慮建立更多的平台和媒介來方便或吸引奉獻者,例如網上轉帳、信用咭或其他電子貨幣等的奉獻安排。

  節省支出

  教會的開支通常有三大部分:(一)租金及地方運作(即運作教堂地方時引發的支出,例如:差餉、水、電、煤、電話、清潔等)、(二)個別事工開支(例如服務、宣教等)、(三)薪酬及福利(包括教牧和幹職同工)。除非教會另搬地方以減省租金,又或者可以成功地請求業主減租,否則第一部分的開支可受控制的空間十分小,從而可節省的開支亦十分少。至於第二部分開支的節省可能,則要視乎教會是否考慮停止或削減某些事工的進行。(下文會再討論)

  第三部分的薪酬福利開支,一般來說都是教會的最大支出,但同時亦是在考慮節省時最敏感的部分,因為當中牽涉很多問題,包括聘僱合約、僱傭條例、個人情緒、同工士氣、教會的核心價值和教會的形象等,所以在處理這方面時要特別小心。以下是教會一些可行選擇(按敏感性或影響程度由小排列):

  a. 凍結已有預算批准的同工增聘(雖然這不會減少即時的支出,但會減輕年度的支出預算)。

  b. 離職或退休後的空缺不予填補。

  c. 取消、削減或暫停發放予同工一些優於法律規定的福利,例如強積金的僱主供款超過5%的那部份自願性供款,或每月為僱員超過三萬元月薪那部份而供的自願性供款。

  d. 取消、削減或暫停發放予同工一些非法律規定的福利,例如膳食、交通、子女教育、醫療等津貼。

  e. 凍結年度的薪酬調整。

  f. 同工放取無薪假期。這方法好處是讓同工停薪留職一段時間,亦不用更改同工的僱用條件,但會令放假的同工少領薪金。若要實行時可安排主動願意放假的同工先開始,跟著可考慮輪流放無薪假。

  g. 削減同工薪金。

  h. 裁員(於教會來說,這會帶來很大的震盪,是最不可取的選擇)。

  以上所有的選擇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同工的收入、工作或權益,教會應嘗試了解當下調同工的薪津福利時,會否給他們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打擊或震盪,所以須於事前與同工有良好的溝通,然後達致諒解和共識,並且得到每個同工書面表達願意接受在薪酬或福利上的削減或取消,那才可實行。

  事工檢視

  縱使不因財政緊絀的原因,教會都應定時檢視所有事工,是否有效果和具效率地進行,遑論於荒年時,更要謹慎將資源配置於最需要和最適當的地方上。在檢視事工的過程應就教會的異象(vision)、使命(mission)和核心價值(core value),以及事工所能成就的功能(function),加上它的效能(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來考慮,將事工分成四個類別,然後將支出預算分配予各事工(除了要停止的類別事工)。不過,大部分教會的事工似乎只有開展而少有停止,所以事工膨脹發展是一般教會的常態,因此在教會面對資源限制或不足的情況下,當以這方式來重配資源和節省開支的優先次序。

  以下是一個檢視事工的四個考慮類別(用英文字母表達為KISS):

  •Keep(維持)—這些是經檢視後仍覺得需維持的教會事工,但須考慮能否縮小事工範圍,以致可削減資源分配。

  •Improve(改善)—有些教會事工的存在價值是被肯定因而決定要維持,但它們在過去推行時所帶出的效益,或進行時的資源或時間效率上都有改善的空間,而這些改善可以是在財政預算上的削減,亦可以是增加。

  •Stop(終止)—一些歷史任務或成立目標已達成的事工,又或者是無法進行或不再可行的事工都要停止。

  •Start(開展)—這些是代表教會新發展、新使命目標的事工。在教會面對荒年要節流時,提出將部分資源來展開新事工似乎不合常理;但在面對肢體的家庭同樣在經濟上受挫而需協助時,教會開展新的牧養服侍事工,或成立提供經濟援助的專款都是應予以考慮的。(當然,若教會已有類似機制來提供服侍的話,便只需改善現有事工而毋須開展新事工了。)

  關懷肢體

  很多時候當人面對困難時,都只會看到自己的難處,而忽略身邊的人的需要;他們可能亦是在艱苦當中,同樣需要旁人關懷和幫助。上文提到教會中有很多教友會因社會經濟下滑而致失業或收入大受打擊,這情況會導致來自信徒奉獻的教會收入大大減少,所以將令教會面對財政緊絀的壓力。既是這樣,教會便要明白原來此時此刻,受經濟打擊的不單是教會,信徒及家庭同樣都受影響,亦需要被關懷和幫助。

  聖經有兩段記載表達出在面對荒年時,會有受助者(羣體)和供應/幫施助者(羣體)出現。大家最熟悉的一個記載是有關約瑟在埃及的作為,(創四十一)他如何在豐年儲糧於荒年時供應國民及周邊地區人民需要,讓大家同度荒年。另一個記載是安提阿教會收集捐款,幫助耶路撒冷信徒度過大饑荒。(徒十一27-30)筆者在此要指出,現今教會在面對荒年時,她可能會專注如何自救、自保,便自然會扮演受助者角色,像埃及國民(和周邊地區的人)以及耶路撒冷的信徒,都希望有一些人、羣體或組織可以提供幫助。不過,當教會在扮演受助者時,她要緊記她同時亦是施助者或供應者,因服侍人羣是教會的使命,更何況是教會本身的教友、家人,更應得到幫助。所以在荒年時,教會要扮演受惠於法老王(或約瑟)的人民,以及受惠於安提阿教會的耶路撒冷信徒,但同時她亦是施助的約瑟及安提阿教會。我們的教會甚至要學效馬其頓教會那樣,「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是按着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去施助。(林後八2,3)。在面對荒年帶來的挑戰時,是教會學習分享恩典,同時亦是學習信心功課的時候,如保羅提醒以弗所的長老:「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

  總結

  先知以利沙曾指示一個婦人,叫她和她的全家往非利士地去暫住,避過所住地方饑荒七年的災禍。(王下八1-2)教會不可能像那個婦人那樣搬離香港,逃避荒年的打擊,況且現時差不多全球都會經歷經濟下滑的震盪,所以地上並無安全之處可作避險。但真正的避難所是在上帝那裏,因祂是我們的保障和拯救,正如祂叫祂的僕人拯救婦人的家庭,今天祂亦會差遣祂的使者拯救神的家—教會,所以讓教會坦然無懼地去到上帝的施恩寶座前,尋求幫助和力量去與眾信徒一起過度前面艱難的日子。

  袁海柏(中華基督教會沙田堂領導培訓顧問)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