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議員慘敗,之後記者訪問建制派代表曾鈺成先生時,他竟氣定神閒,絕不尷尬地說他的陣營「輸得起」!跟着更引述歷史,證明票數是絕對可以從谷底反彈的。故今次的失敗只需吸取經驗,為下次選舉作更佳部署就不難贏回失去的議席。
對,戰敗是兵家常事。在人生歷程中無人能倖免挫敗,分別只是有些人選擇面對挫敗而不氣餒,沈着應戰,把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契機。從另一角度看,成功和失敗不是對立而是互為倚賴的。失敗是鞭策我們成長的過程,而成功則是結果。但在失敗時,要把持甚麼才會有理想的結果?我認為有以下四個因素:
1. 情緒方面要鎮靜、平和、永不言棄,更要保持初心、動力、甚或原先的激情 。
2. 思想方面則要客觀、冷靜,細心分析失敗的因由以免重蹈覆轍。也要肯定一己所長,重新出發。
3. 把累積的經驗和新設定的計畫化成實際行動 。
4. 作心靈/信仰的檢視,即不斷提醒自己若目標方向正確,能榮神益人,就應心安理得,盡力而為。
舉一個在人生路途上經歷起伏跌宕的人為例就更容易了解。舊約記載的約瑟原本是一幸福青年,卻被哥哥的嫉妒引致命途多舛,成為異國奴隸、 囚犯。但最後在神的帶領下,躍升成為埃及的宰相,最後與家人復和。在整個戲劇性的遭遇中,約瑟的情緒不但沒崩潰,卻異常穩定,他仍是樂天安命。在信仰上他認定天父主宰一齊,包括困境,深信只要在不同場景堅守崗位,就是方向正確。故在女主人引誘下,他堅持忠心及潔身自愛的行為操守。在理性上,約瑟經歷從一個思想頗單純,毫不忌諱的小夥子變成思想慎密的宰相。故他首先要測試哥哥是否真的悔過才與他們相認。另一方面,在思想上,約瑟也愈來愈確定天父給他的恩賜,就是解夢,故雖冒着生命危險,也要付諸行動,在法老面前大膽闡釋令王困惑的夢境。
回到今天的教育,大家不妨向約瑟學習,也可借鏡芬蘭耳目一新的「失敗教育」,讓孩子透過不同活動,克服對失敗的恐懼。芬蘭甚至倡議成立「國際失敗日」。在這一天,鼓勵全球人士都「自曝其短」,用不同方式分享失敗滋味,克服大家對失敗的不安。
家長們要謹記:考試低分不是終末戰敗defeat ;若是子女現時已相當努力,「失敗只是遲延delay,是暫時的繞道detour,而不是盡頭」(魏特利D.Waitley)。你們對子女勤勞的持續肯定,而不是只讚揚出色的成績,正好操練他們「輸得起」的靱力,更是終身受用。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