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幾位牧者,不約而同提到教會內多了中青年信徒正在計畫舉家移民,原因多是不放心兒女在紛亂的社會環境長大。
香港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香港的命運跟「移民」早就結下不解之緣。眾所周知,香港之有今日的成就,經濟起飛,曾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及舉世矚目的「東方之珠」,皆因四九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大批內地人口移居香港,尤其是來自上海一帶的富商及實業家,為香港帶來技術、人才和資金,大大幫助香港戰後的發展。而同一時間,國內學人及知識分子南下,也為香港帶來文史哲以至藝術、音樂、戲曲電影各方面的輝煌成就。
香港作為「移民城市」其實是雙向的,一方面是不斷接收來自國內的移民,不論是四九年至五十年代中初期的第一代有知識、有技術和資金的移民;其次就是六二年大逃亡潮的「難民」; 以至七、八十年代非法或合法的入境者。後二者其實對香港也貢獻良多,因為他們多成為了香港勞動市場的生力軍。
至於「移民」的第二個面向,就是香港人移居外國(多以西方國家為主)。其實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不論是因着六七暴動或害怕時局動盪,香港居民已有移民外國的舉措,包括新界人移居英國、荷蘭等地做餐館,及或中產階級選擇移民美加澳紐,在那日子也是十分盛行。
有一點很值得注意,是我們常誇口海外華人教會曾經十分蓬勃,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移民海外的港人有不少是牧師、傳道人和熱心的信徒,他們到了外地多成立華人教會以至神學院及福音機構,就如我們較熟悉的角聲佈道團和《號角》月刊,其創辦人就是上世紀末移民美國的牧者。
香港人移民向外,除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在後十年因中英談判帶來信心危機的八十年代移民潮,與及八九年「六四」事件的另一次移民潮。反為到了九七年回歸後,頭十多年風平浪靜,港人對前景的信心增加,移民潮不單遏止,甚至多了移民回流,這情況到二零一四年「佔中」後才來過大逆轉。
今日港人又面對另一次信心考驗,但時移世易,因着新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球,加上環球政治經濟環境的改變,今日西方國家多已自顧不瑕,也提供不到一個容讓新移民安居樂業更遑論發展的環境,所以現時想移民外地的港人,可說是生不逢時了。
教會面對正考慮或計畫移民的教友,牧養關顧不可或缺,尤其是靈性上的牧養,抑或轉介外地華人教會及相關資源,讓移民看在海外仍有所寄託和較容易適應,這都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大多數信徒仍會選擇留在香港,牧養他們如何活在紛擾和充滿矛盾的世代,也是當前急務。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顧問)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