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道4號


2905 期(2020 年 4 月 26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世紀中期,香港既經歷戰後重建的挑戰;而同一時間,內地民眾移入本地的大潮,方興未艾。新來港的民眾散居各區,人口驟增,基本上席捲香港全境。然而為了方便就近幹活謀生,他們較多集居於九龍半島市區的周邊範圍。例如紅磡聖公會聖匠堂一帶,是早已被夷平的大環山,這裏也曾是佈滿山坡的木屋區,並曾發生災難性大火。

  有居民的地方自然就有各種服務的需求,那時香港社會滿是飄泊而來的新移民,除了生活所需,他們還需要心靈的牧顧。因此紅磡區正如九龍市區的其他地帶一樣,在這段年日中興起了不少新教會;例如聖公會,在一九五三年就開展了聖馬可堂的工作。在一九五六年,又另有一組信徒羣體興起,建立一間獨立的「靈恩堂」教會。

  那年代的香港社會情勢及政治局面相當不穩,引動不少外國教會關注;既有撤退離開的,也有新晉前來的。美國明尼蘇達州福音路德會(Minnesota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及威斯康辛州福音路德會(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兩處教會,分別接續在一九六三年及一九六四年來到香港,先後合作,投入服務。

  當時這兩處外地的路德會結合本地的「靈恩堂」,組成了新的教會架構,積極開展福音事工。一些外來的新教會組織,與本地舊有的教會相遇,兩者互動,融併發展,亦是不時可見的教會發展模式;「靈恩堂」的歷程可算是典型的案例。教會在一九七四年建成現時位於廣播道的總部大樓,後來「靈恩堂」也遷入其間。

  教會擁有總部大樓作為基地之後,隨即銳意全面開展事工。及後教會進行架構改組,重新定位,在一九七八年重新定名為「南亞路德會」(South Asia Lutheran Evangelical Mission)。四十多年前說「南亞」,原意是指「中國南部」,因為香港位於「華南」地區。自始堂會的全名就是「南亞路德會靈恩堂」,一直沿用至今。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