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富街2號


2886 期(2019 年 12 月 15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位於何文田,簡稱為「九龍合一堂」的堂會,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至中國發生內戰,導致政權轉替之後。可知這所堂會遠遠不算本土的年日久遠教會;然而教會卻出自悠長的歷史淵源,起點甚至可以追溯至英國佔治香港之前。

  話說英國的「倫敦傳道會」,率先最早差派教士前來中華大地傳道的差會。第一位來到中華的教士馬禮遜,在一八零七年踏足中華,卻只能夠停留在澳門及廣州,傳道的工作極受限制。後來差會聽取馬禮遜的意見,在南洋設立支援中國工場前線的福音站;這個方案的一項重點,是在馬來半島上的馬六甲(Malacca)成立「英華書院」。

  後來當英國佔治香港時,倫敦傳道會在一八四三年將創辦於馬六甲的英華書院遷來香港。隨同遷校而來的,還有一些學生。英華書院的新舊學生恆常舉行宗教聚會,他們構成日後組織一所華人教會的種籽成員。然後再幾經發展與轉變,這個教會延續成長至今,就是位於香港島西營盤半山上的「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

  這個信徒羣體正式成立教會時,熱誠事奉,積極傳道;因此堂會發展迅速,會友亦來自香港島各區。隨着後來英國佔治九龍半島,又租借半島以北的範圍,會友也來自香港九龍及新界全境。

  在舊日,公共交通建設並未完善;因此那些居住在九龍半島及新界的會友,每週需要遠道前往位於香港島半山上的「合一堂」教會聚會,並非易事。為了便利這些居住在遠處的會友參與教會,漸漸催生在九龍半島植堂傳道的意念。

  由一九五零年開始,合一堂先在九龍區商借場地,於主日舉行聚會;同時亦尋覓地方,籌畫建造教堂。後來採取建校植堂的方式進行,現址教堂在一九五七年落成。當擁有自建的教堂之後,信眾更進一步,推動教會邁向成熟,在一九六零年成立正式堂會,作為香港島堂會的延展擴張,堂會定名「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九龍堂」。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