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大學團契的演變


2864 期(2019 年 7 月 14 日)
◎ 教會觸覺 ◎ 蔡美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自一九五六年創校以來,香港浸會大學秉承基督教高等教育的理念,提倡全人教育,並深明教育並非只向莘莘學子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術,亦重視學生身心靈的培育。而校牧處自成立以來,一直在維持及推廣浸大的基督教傳統信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浸大校牧處負責推行校園事工、服務學生及教職員羣體,由校牧與同工們計畫、組織及推動在校園裏的基督教活動,多年來努力廣傳福音,關懷愛護同學,栽培訓練信徒,為主結出美好果子,也造就了不少基督精兵。

  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學生團契(Christian Student Union,簡稱CSU)跟校牧處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CSU在架構上是校牧處轄下的學生組織之一,更重要的是,校牧處設有專職同工全時間牧養及關顧CSU團友,並協助他們推動團契的整體發展。專職同工一職並非於團契創立時經已存在,而是由一羣CSU校友因看見團契的需要而萌生的意念,經過商討、策畫及籌款,於二零零三年七月正式設立CSU專職同工一職。校牧處的座右銘是「我們一起在真理裏生活與成長」,意謂我們包括職員同工與同學,一起在基督的真理裏學習,共同經歷大學校園豐盛的生活,並且見證彼此的成長。

  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們觀察到過去的CSU團友比較着重理性思考,較願意花時間作信仰批判及反思;他們的自信心及領導才能比較突出,亦相對重視團隊精神,所以願意投入校園團契委身事奉的為數不少。而現今的大學生比較重視個人感受及人際關係,他們也偏好一些體驗及互動式的活動;他們日常較多利用網上媒體吸收知識及溝通,因此其思路較靈活跳躍,且富創意。雖然整體氛圍及活動形式跟過去很不一樣,但我們發現他們都有一顆渴望成長和突破的心,生命裏充滿可塑性,只要能提供適合的事奉機會及從中作適時的導引,經過這幾年的大學團契生活,在上帝的恩手陶造下,他們的生命便會脫胎換骨。CSU在學生主導的前提下,團友需要有更多鼓勵及陪伴,這能幫助他們對自己有進深認識和接納,並透過體驗式學習,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發揮才能和恩賜。

  執筆之際,正值因修訂「逃犯條例」而引起的社會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二百萬人上街遊行,社會再一次聚焦於年輕人的聲音及訴求。我認為大學生此刻最需要的是經歷被聆聽、被接納,有同伴沿路愛心鼓勵他們,讓他們可以得到安慰和支持。校園團契可幫助同學重建信心,讓他們經歷上帝是掌管全地的主,也是聆聽我們的主,從而幫助他們在信仰裏面找到盼望,尋到出路。當唱哈利路亞讚美主的詩歌響起,打破了信徒以往在社會議題的沈默,又開啟了與不信者溝通的門戶,至於如何適切回應時代種種的轉變,建立信、望、愛的羣體,堅持成為上帝在香港、在校園裏的見證,必定是大學團契當下的新挑戰。

  蔡美珍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學生及校友事工資深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特稿】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