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乖」?「我合格嗎?」


2840 期(2019 年 1 月 27 日)
◎ 畫出深情 ◎ 黃葉仲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從小我們就希望從別人眼中去認識自己。我夠好嗎?你接納我嗎?我們都希望從別人眼中去尋索自己的價值。這尋索從我們還在母親的懷中就開始了!雖然還未學會講說話,但已經從眼神、氣味、感覺去辨認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所以待我們漸漸長大,聽到成人要求我們要「乖」的時候,我們立刻從自己儲存的資料中去搜索「乖」的意思,這「乖」的意思可能是不敢要求,亦可能是不用多想,不要擁有自己的想法。

  「乖」是一個空泛的字,沒有實在客觀的意義,但是從小到大我們都會被要求「乖」,或者冠以「乖」來形容我們的行為。究竟「乖」是指甚麼?如果我們去追問的話,成年人可能籠統地要求:「總之就是『乖』啲啦!」我們長年累月猜測這「乖」的含義,往往會從甚麼是不乖來推斷及瞭解甚麼才是「乖」。當我們從不乖來推斷,當然需要嘗試許多許多的事,也要許多次的測試才可以做得到。

  但是矇矓中,我們認為「乖」是甚麼,便會朝同一的方向去努力,努力制止自己,努力收藏自己,也努力不敢去表現自己。

  如果我們一直都在「乖」,我們可能只活在一些無形的界限當中。有一天界限的外面伸出邀請,恐怕我們也很難跨越這些無形的界線。因為跨越了,我們就不「乖」,那代價就太大了,故此我們繼續堅守在「乖」的框架中,但對心中那份渴求的抑制就要愈來愈重了!

  有些人經過許多許多年作為一個「乖」的孩子,也因為如果不「乖」代價實在太大了,所以他們被迫在一個「乖」的圈子內。透過講故事,可以嘗試去看清楚一點,除了「乖」之外,可以怎樣呢? 這種探討的方式亦是利用故事的形式去進行治療。

  在信仰的歷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為未達到的事去祈求,讓信心跨出一步,這些決定有時要離開安舒區。偶然我也聽過別人說某某人是一個很「乖」的信徒,不過,我也好奇在神眼中的「乖」是否像人所看的「乖」呢?在靈性的突破中是否也會有不乖的份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