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嘴是九龍半島較先進行建設的地區。按照這片土地的地理條件,它的西邊沿岸地帶主要發展成為碼頭及倉庫區。至於商業及民生方面,就比較傾側在東邊的沿岸低地,即是介於現時彌敦道與漆咸道南之間的地帶。尖沙嘴區的教堂都集結在東邊這片地段之內。
香港早期開發城市,每當修建了新的道路之後,往往採用洋人名字或是他們祖家的地方來為街道命名。因此尖沙嘴東部這片地段的街道、滿了怪怪的中文譯音名字。例如:棉登徑(Minden Avenue),赫德道(Hart Avenue),寶勒巷(Prat Avenue)。怪上加妙的是,中譯街名將原本通稱的 Avenue(路)稱謂劃分了「道」,「徑」和「巷」的等級!
可千萬不要誤會;稱作「巷」的「寶勒巷」其實是一條交通繁忙的道路,沿路商廈林立,店鋪緊貼。「尖沙咀潮人生命堂」矗立在二十五號已達七十年之久。
連年喪失國土原本是民族悲歌;可是滿清皇朝衰落,中華帝國民不聊生,反觀英國佔治香港之後,竟然銳意建設,使香港成為鄰近的廣東民眾的出路生機。由現時的「珠三角」以至「大灣區」甚至「潮州汕頭」,都有大量民眾因着家鄉經濟不景而到香港來謀生。
遷來香港營生的潮汕人士中,不乏經商的信徒,可是他們都未能融入操粵語的教會。後來這些潮汕信徒得到往日家鄉西教士鼓勵,由一九零九年開始設立採用家鄉方言的聚會。這所雛形教會在隨後的戰亂年間斷斷續續地運作,至一九二三年重張旗鼓,積極發展,先後在香港島、九龍城、尖沙嘴三處建立堂點。教會曾經多次為了反映背景而易名,至一九四七年定名「潮人生命堂」。
尖沙嘴的堂點在一九三八年建立,教會增長迅速;十年之後就有能力購得現址,自建教堂。現時的教堂大樓於一九八八年重建落成。教堂正面裝置了矚目的、高逾十米的巨型十字架;大樓頂層的外牆裝置上大幅「信耶穌得永生」標語。這都顯示教會的「生命」宗旨。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