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4 期(2018 年 5 月 20 日) ◎ 傳道故事 ◎ 包重言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過程中,明白到人們遇上不愉快事情時總要找到原因,才能接受現實,當中可能會需要宣洩內心波動的情緒,甚至會帶來自己或他人的傷害。對我而言,內裏充滿着自責及擔心,嘗試透過太太與醫生的溝通,能否可以暫時不需兒子配戴眼鏡,因有朋友告知兒童可於成長階段慢慢消減散光度數的,另外因着兒子有點粗枝大葉,擔心把眼鏡弄掉。從醫生的回應,兒子必須要配戴眼鏡,對此我感到失望,但太太亦主動坦誠告知兒子眼睛問題的主要原因。
醫生告知兒子導致散光主要原因是先天的,因為從醫生判斷兩、三歲觀看電視不會導致到這個程度,加上醫生亦衡量我們不算太多給予兒子觀看電視,所以肯定了原因並非看電視。當下心裏又上了一課,許多時候當有事情發生,人們總有着不安的情緒,不斷嘗試從不同「合理」的情況找尋答案,卻忘記更重要的事,一切在於上帝手中的,有些事情並不需要急於找人負上責任。
當下我想起約伯,在他經歷失去一切家財,甚至身上長了毒瘡,朋友們嘗試為他尋找「原因」,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這些朋友亦誤會了約伯,最後上帝亦沒有解答約伯受苦的答案,只為他平反朋友的指控,在整件事中約伯卻回應「從前我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伯四十二5),這番話正好與他對自己在開始時說的兩番話「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一13-22)及「難道我們從神手裏得福,不也受禍嗎?」(伯二10下)有真實經驗的回應,這正是教導每個信徒,對上帝不單需要理性上的認知,更是要親身經歷上帝、降服於上帝,因為祂才是掌管萬有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