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4 期(2018 年 5 月 20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俄羅斯電影擅長以精確的場面調度(mise-en-scene)(導演對畫面的掌控,包括場景配置、服裝、化妝、人物表情等),就是把導演期望的片中世界投射在觀眾眼前,有電影詩人之稱的塔可夫斯基(Tarkovsky)是箇中的表表者,不論影像的結構或節奏,緩緩的自然景像充滿質感,觀眾往往為其恢宏的鏡頭所強調的心靈力量所震懾。而《雙親不相愛》的導演薩金塞夫,也秉承着俄羅斯電影美學,枯樹叢林、乾涸冰封河流、灰濛濛的天色、頹垣敗瓦倒是兒子的祕密基地、極骯髒的停屍間、在在都映襯着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閡。女主角與母親及丈夫的關係惡劣,說從未感到被愛,期望新歡可給她真愛和倚靠,男主角則根本不懂得去愛,兒子捨棄父母而去,但他沒有汲取教訓,再婚後幼兒哭啼,他反而把他扔進嬰兒床,歷史不斷重演,冷漠的心不變,只會製造另一個悲劇家庭。
近年香港離婚率高企,每三段婚姻便有一段要離婚收場,而離婚當中約有三分一亦會再婚,當然離婚的原因會有很多,但如像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只懂要求被愛而不懂得去愛別人,夫妻雙方固然受傷害,但小孩卻是更無助,如像片中的少年一走了之,一個家庭已支離破碎,就算能尋回,家中裂痕也難以修補,對小孩的成長影響至大。影片的結尾是少年把在路邊拾起警方用作區隔禁區的膠帶扔到枯樹上,彷彿喻意少年望能扔棄枯萎家庭的禁區與枷鎖。
「我們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