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愛不成家:《雙親不相愛》


2804 期(2018 年 5 月 20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在香港電影節中看了一套俄羅斯電影《雙親不相愛》(Loveless,2017),由導演薩金塞夫 (Andrey Zvyagintsev)執導,講述一對各自有新伴侶的夫婦正申請離婚,半夜正為雙方不想撫養兒子而爭吵,但驚醒了在房門後正偷聽的少年兒子,他邊聽邊痛哭,翌日早上他便離家出走,不知所蹤,故事便說到這對貌合神離的「準離婚」夫婦,在極不願意之下,還是要到處找尋兒子的下落,甚至要到殮房認屍,最終都是一一落空,兒子生死未卜。

  俄羅斯電影擅長以精確的場面調度(mise-en-scene)(導演對畫面的掌控,包括場景配置、服裝、化妝、人物表情等),就是把導演期望的片中世界投射在觀眾眼前,有電影詩人之稱的塔可夫斯基(Tarkovsky)是箇中的表表者,不論影像的結構或節奏,緩緩的自然景像充滿質感,觀眾往往為其恢宏的鏡頭所強調的心靈力量所震懾。而《雙親不相愛》的導演薩金塞夫,也秉承着俄羅斯電影美學,枯樹叢林、乾涸冰封河流、灰濛濛的天色、頹垣敗瓦倒是兒子的祕密基地、極骯髒的停屍間、在在都映襯着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閡。女主角與母親及丈夫的關係惡劣,說從未感到被愛,期望新歡可給她真愛和倚靠,男主角則根本不懂得去愛,兒子捨棄父母而去,但他沒有汲取教訓,再婚後幼兒哭啼,他反而把他扔進嬰兒床,歷史不斷重演,冷漠的心不變,只會製造另一個悲劇家庭。

  近年香港離婚率高企,每三段婚姻便有一段要離婚收場,而離婚當中約有三分一亦會再婚,當然離婚的原因會有很多,但如像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只懂要求被愛而不懂得去愛別人,夫妻雙方固然受傷害,但小孩卻是更無助,如像片中的少年一走了之,一個家庭已支離破碎,就算能尋回,家中裂痕也難以修補,對小孩的成長影響至大。影片的結尾是少年把在路邊拾起警方用作區隔禁區的膠帶扔到枯樹上,彷彿喻意少年望能扔棄枯萎家庭的禁區與枷鎖。

  「我們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7)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