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五一七年作為標記的宗教改革之後,羅馬教廷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的宣教者於明朝中期率先來到中華國土。他們在澳門立足,於一五五八年建立起第一所教堂,等待時機進入中華大地;又為教會取了一個漢名,稱作「天主教」。教廷在一五七六年設立「澳門教區」,負責統理的傳道地域十分廣大,包攬着中華帝國的全境。
當英國在一八四一年佔治香港、建設維多利亞城的時候,天主教會已經在澳門立足二百八十多年,具有強健的人才及其他相關資源。那一年,羅馬教廷立即將香港地區從澳門教區脫離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宗座監牧區」(Apostolic Prefecture),開始發展教務。香港地區的幼嫩教務漸漸成長,至一八七六年升格成為「宗座代牧區」(Apostolic Vicariate)。至一九四六年,教務發展成熟,終於晉升成為「主教區」(Diocese)。
天主教會在維多利亞城開教、至發展成為「香港教區」,經歷了一百年之久。然而教會起初來到香港一年之後,早在一八四二年已經奠基建造第一所教堂,名為「聖母無原罪堂」。這所教堂幾經重建,在一八八一年遷至現時位置;一直是香港天主教會的主教座堂,又俗稱作「天主教總堂」。
現時的主教座堂於一八八八年落成,至一百三十年之後的今時,依然是香港規模最宏大的教堂。教堂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可是教堂位於其他眾多高大的教會樓宇的中央,在街外行走並不能望見。
在主教座堂的祭台後面地下,葬有教廷原本派駐澳門工作的、第一位負責開展香港傳道工作的若瑟神父(Theodore Joset)。此外,教廷在一九九六年及二零零零年、分兩次合共冊封了一百二十一位「中華殉道聖人」;他們是在清朝至民國年間殉道的中外教會人士。主教座堂為此特別新設了「中華殉道聖人小堂」及相關題材的彩繪玻璃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