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裏包含無數次抉擇,我們看似自由地作出每個決定。其實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不經不覺培養了或好或壞的習慣,影響了我們人生每個決定。教會傳統上鼓勵信徒在復活節前四十天虔守大齋期,為我們生命建立美善的習慣,讓我們決心回應上主的召命。
以下是教會期望信徒在大齋期培養的六個習慣:
每一天習慣省察自己的內心
每日從兩方面進行自省:
一. 到底有甚麼東西不應該藏在心內?是嫉妒?憤怒?貪婪?怨毒?比較與爭競?我們深深明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克勝罪惡,我們轉求上主把不應該屬於我們的拿掉。
二. 到底有甚麽美善的特質長期被自己忽略?透過長期的自省,我們可能逐漸發現不一樣的我,發現上主對我們不一樣的呼召。
讓我們培養每天自省的習慣。
每一天習慣以禱告與上主相連
不要重視禱告的形式,無論是透過優美的禱文祈禱,或随心的向上主傾訴,是口禱、心禱或默禱,總要向上主禱告,因為這讓我們緊記自己的生命總是與上主連繫,教我們的生活存留,也定睛在上主的旨意裏。
每一天習慣過克己的生活
大齋期鼓勵信徒透過禁食克己。克己的功課為要裝備我們,不做慾望可憐的奴隸。禁食教導我們不單只會順從自己的慾望與本能被動地行事。克己鍛練我們的意志,叫我們為真理意志堅定,而不會意志薄弱得随波逐流。
若你不能放棄一頓美餐,你怎會體驗到何為飢餓?又怎會為上主捨己?我們要培養出一顆飢渴的心,一顆飢渴慕義的心,願意為公義、為和平,願意為基督在我們生命中復活如飢如渴。
昔日基督在世也如此度日,讓我們從克己中培養出對上主這份渴慕的心。
每一天習慣過奉獻分享的生活
「我沒有足夠的財物與人分享。」若你這樣想,你一生也覺得沒有足夠財物,也不甘心樂意與鄰舍分享。奉獻的功課為要裝備我們,嘗試把我們以為自己所擁有的,與我們的禱告生活相連,讓我們所有的與上主的心意及鄰舍的需要緊扣在一起。
如此,我們逐漸在奉獻的習慣中,察覺到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只是生命的管家,接受上主託負,守望鄰舍,彼此分享上主所賜的恩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