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婚姻家庭設底線
第 2588 期(2014 年 3 月 30 日)
◎ 要聞
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主辦之「同性運動多面睇」第二場講座已於三月二十二日舉行。聯會教育部委員李德榮牧師主持講座,並由播道會港福堂主任牧師吳宗文,及香港浸會大學校牧、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及宗教哲學系特邀教授葉敬德博士,分別從文化、社會關懷角度探討同性運動,他們一致反對同性婚姻立法,提出以民事結合等形式取替,以保障婚姻基礎不被動搖。
第二場講座由後同志Kim弟兄首先分享見證,打從初中開始他對自己性取向感到困惑和混亂。在教會他一直匿藏同志身分,投入事奉,但發現自己不懂用健康的態度與弟兄相處,他說:「常常想進一步行動,例如祈禱時想拖手,渴求窩心感覺。」後來他參與為期三年、每週兩次的輔導,重新認識自己,學習與同性保持合宜界線,「是愛和不離不棄的信仰吸引我回頭。」Kim弟兄是少有經輔導後能投入異性戀的同性戀者,今日他已結婚四年半,重新找回自己定位。他最後不忘提醒會眾:「不要猜測對方是否同性戀,有足夠信任他們自然會分享,但記得保守祕密,持續關懷。」
同性戀成次文化 民事結合保家庭
同性戀在今日社會已成次文化,吳宗文牧師認為教會和社會對同性戀的界定不嚴謹,常將情、慾、愛混為一談,但福音派普遍能將傾向和行為割切清楚。他從文化角度指出,後現代強調個體解放自由,加上十九世紀末性學、心理學的研究使異於傳統的同性性傾向被相對化,目的是擺脫傳統宗教道德的禁忌,說:「社會學方法論是用value free,不作價值判斷,將所有事情相對化,但道德和神學是必須取價值判斷的。」
西方啟蒙運動後,平權運動先爭取種族,後爭性傾向、女權、動物權等,同性戀在自由的西方文化中被稱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次文化,「同運最關鍵點是他們不單爭取個人權益,更要改變其他人的看法。」他續言,認識不少同性戀者在藝術方面有獨特貢獻,他們漸漸形成社會的小圈子,透過文學、電影、舞台營造社會氛圍,令同性戀次文化愈來愈強,甚至成為社會思潮,「思潮會影響一個人的決定和看法,次文化已是主流容許和肯定的文化。」他舉例說,彩虹同志遊行活動,愈來愈多一般家庭參與其中。
一九九零年同運正式興起,吳牧師列舉加州、法國、台灣形勢,指同性婚姻已成大勢,坦言自己對香港情況持比較悲觀態度。吳宗文牧師不諱言:「世界思潮令所有官員、學者、媒體、教會領袖、神學家、神學院講師都好似啟示錄所說,喝醉了大淫婦杯中之物,整個邏輯上混亂,對答、行動已非理性,所有建制的事都要解構。朝西方人文本義作為個體解放思潮而想,我們遲早也輸,輸在輿論上。」他又批評同志釋經將聖經嚴厲性減低,缺乏基礎。
但從公共神學立場而言,聖經神學在社會議題上的共同語言是道德秩序和人性價值,故吳牧師認為教會應以「立法是威脅傳統以來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作公共立場,說:「教會外的角力,聖經不是籌碼,我們要畫底線,寧可立新法,保障傳統婚姻觀。」吳牧師個人建議,教會可提出接受同性恆常同居者申民事結合或家居伙伴,制定新法,並將領養、稅務等分開逐項審議,以求取替同性婚姻立法。他提出教會的底線應有三,可避免逆向歧視:傳統對家庭和婚姻的理解、教會和基督教學校能教導下一代基督教家庭價值觀、保障教會雇員權利。他最後以麥子和稗子比喻提醒信徒要學習寬容,同時爭取被社會寬容,重申:「接受是基於現實而非基督確定,教會可放寬底線,但不應超逾『家庭』。」
免情緒化打壓 制訂包容底線
葉敬德博士指因天國已然未然,罪惡勢力仍然在世侵蝕人際關係、社會結構機制。他引述聖經記載同性戀是罪的經文,指出全都是與其他罪並列,顯示同性戀非更嚴重的罪,「今日教會若要服從聖經權威,就不應情緒化地、針對性地懲罰同性戀。」他補充,教會要思考犯事施行刑罰是否合乎比例,例如強迫同性戀者改變性傾向就是種情緒化的懲罰。在事奉方面,他指各堂會有不同處理,如九十年代英國聖公會表明,接納同性戀者事奉但不能成為牧師,但如若只有同性戀傾向而沒有行為者仍可按牧,因按牧能肯定他在這方面的委身。
他將社會上對同性戀回應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拒絕同性戀並加以刑罰」;第二種是普遍華人教會所主張的「拒絕同性戀但不加刑罰」;第三種「與其他罪一樣,無須分嚴重程度,體諒人的軟弱」,葉博士認為較可取,教會可平衡道德立場及保護婚姻下,同時體諒同性戀者;第四種是少部分基督徒主張的「完全接納,予以包容」。他從創造秩序及路德宗主張的「兩罪取其輕」而言,認為教會應容讓同性戀者在婚姻以外,以另一種形式進行結合。
葉博士又簡述同運發展進程,指同運是隨性解放而興起,主張用理性來破除迷思,追求性公平和正義,但他認為破除迷思後同運似乎變得放縱或濫用,信徒需要認真了解和思考。他鼓勵香港教會以台灣多元成家作鑑,問:「對於最寬鬆的基督徒,你的包容和接納的底線在哪裏?戀童權、亂倫權可以嗎?」他重申堅持聖經是反對同性戀,且不比一般的罪嚴重,教牧需要牧養和關心同性戀者,但另一方面亦需要留意同運的發展,細察會否有天同運對社會的衝擊不只是婚姻,他呼籲教會要及早提高警覺,並在公共空間表態時保持禮貌和風度,捍衞良心自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