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信想起


2577 期(2014 年 1 月 12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近日本電影《阿信的故事》在港上演,想當年電視劇瘋魔港人,可是我卻一集都沒有看過,只聽到主題曲晚晚傳遍街頭巷尾,劇情是略知的,但總嫌煽情婆媽,提不起勁也花不起時間去追看。

 不過,最近電影上映,被海報上那可愛的小女孩吸引,抱着姑且一看的心態走進戲院,嘿!竟很不錯。小演員演出固然精采,劇情舖排也不刻意煽情,很適合家長帶孩子去看,當作活教材。

 最喜歡戲中幾個片段。做家僕的小阿信被大人冤枉偷錢,憤而離開主人家,結果在大風雪中昏倒,幸得山中獵人救起,同住的還有日俄戰爭的逃兵,逃兵教阿信讀書認字,讓阿信讀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他還告訴阿信,別浪費她擁有的好名字,要人如其名,要以誠信、守信去做人。

 這段戲帶出許多重要信息。士可殺不可辱,阿信雖然窮得要做家僕,但沒有偷就是沒有偷,不能怕事懦弱,勉強承認罪責。這種做人原則,的確要從小灌輸孩子。人善,卻不可任人欺,在弱肉強食的世界,這是生存必備條件。

 知識改變命運。二十年代,女性地位比男性低,沒有知識,任阿信如何刻苦耐勞,都不可能有後來事業的成功。同時,逃兵還示範了教導年紀很小的孩子,也可從文學作品入手,不要以為他們不懂欣賞,好的文學作品自有其感染力,是幾歲大的孩子都能感受得到,滋養他們一生。

 和平的重要。逃兵告訴阿信,在戰場上,即使那些人本來是朋友,都因為國家敵對,而要把對方殺死,這是他逃跑的原因,而他最後也因此遭殺害。日本人擅長以娛樂進行教化,但願更多有心人善用電影戲劇去進行反戰教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