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是高手,才能夠把人情倫理拍得不婆婆媽媽。《誰調換了我的父親》的編導是枝裕和,就有這份能耐,使這齣本來可以非常催淚的電影拍得溫馨動人,令人再三回味。
精英分子野野宮良多的人生近乎完美,只是醫院一通來電,卻把這完美弄得支離破碎。當年一名情緒有問題的護士出於嫉妒,把他的孩子跟另一家對調了,悉心栽培的六歲兒子慶多原是別人的孩子。而在齋木家長大的親兒子疏晴,卻如脫韁野馬般活潑,個性和表現跟自己精心養育的「乖仔」完全不同。迫使良多面對人生嚴峻難題:該執着於血緣,抑或,選擇一直陪在身邊多年的「兒子」呢?電影就在良多的掙扎中展開。
我認為所有害怕子女輸在起跑線上的爸媽都應該去看這齣電影。主角良多跟香港許多中產精英家長一樣,以為所有事情都可以掌控,包括兒女的前途,每一步都可以「被規畫」,兒女只要按着安排去行,全無必要去問為甚麼,因為一切都為你好!直到親兒子疏晴回到家裏,卻每事都問為甚麼,這種掌控就瓦解了。良多以為有錢可以給孩子幸福,親兒子卻寧願跑回又擠又亂卻充滿愛的養父家。良多遭到對方妻子奚落,說必要時兩個孩子都可歸他們養育,他才如雷轟頂,明白自己的限制。
電影末段,良多要向非親生兒子慶多道歉,導演安排父子走在兩條平行的小路上,良多在下路,抬起頭跟兒子說話,一改平時高大下達命令的權威形象。是的,只有謙卑俯就孩子,從他的視覺出發,才能看得到孩子真正的需要。
導演是枝裕和提醒觀眾,願意陪伴孩子,肯為孩子付出時間的人,才能扮演好父親這角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刊】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