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鉅子—傳揚福音關懷社會的王煜初牧師(二)


2569 期(2013 年 11 月 17 日)
◎ 百年人物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說到香港基督教會自理的問題,在今天發達的社會華人成為社會主流的羣體,以教會之有足夠的信徒和有教友奉獻豐富的資源,華人教會走上自理之途,應屬順理成章的事。可是回顧歷史,在一百七十年前,倫敦傳道會理雅各牧師(Rev. James Legge)將馬六甲英華書院遷校到香港,於翌年購得港島士丹頓街和伊利近街的第九十八號地段,成為傳道會的總部,亦是英華書院的所在,此外更設有印刷館。由於整座大樓以華人出入居多,一般華人稱之為「英華書院公會」。從當年香港實際環境分析,教會之能招聚華人參加崇拜,其成效實屬不大。就香港聖公會第一位主教施美夫牧師(Bishop Geroge Smith)在一八四九年封立為香港維多利亞主教之前,曾於一八四四至一八四六年代表聖公會差會遊歷香港和中國五商口岸,了解各地實況,其後於一八四七年撰寫“A Narrative of An Exploratory Visit to Each of the Consular Cities of China and the Islands of Hong Kong and Chusan”(五口通商城市遊記,見圖),對香港情況作出詳細分析,從香港島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華人對英人的敵對性;中國流入香港的社會人渣;廣東來港移民的流動性;香港華人多種方言等等的因素,都是不利西方基督教會差派教士到香港傳教的因素。

  按劉紹麟撰寫的《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史—從一八四三年建基至現代》,可知在一八七零年前,信徒已達二百七十人之數。華人信徒可作四種的分類:第一類是受僱於差會的印刷工人、釘書工人、教員、看更、送書員;第二類是城市文職及從商人士,包括買辦、教師、政府文員;第三類是技術操作員,包括小販、苦力、木匠、石匠、麵包師、裁縫師等;第四類是漁夫及牧羊人,他們來自西樵、南海、佛山、新會、四會、龍門、博羅、惠州、香港等各地。所見大多是社會的低下階層,以此推知華人教會當年是一個低下階層的社團,所以要是談到華人自理實非易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刊】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