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約施愛見證公義
 多元社會價值不變


2569 期(2013 年 11 月 1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經歷過歷史洪流,聖經仍屹立不倒,但內容能否適切於現今生活,回應社會需求?香港聖經公會「聖經與現今生活的適切性」講座已於十一月十日舉行,由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主講「自由與公義」,及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主任牧師吳宗文主講「多元社會中的價值」。

  盧龍光牧師指,創世記一章二十至二十八節記載了人類特點與聖經的關係。「上帝造人並非要榮耀自己,而是要人管理上帝所創造的。」他說,人是倚靠者,需要倚靠前面五天的創造環境才可以存在。上帝擁有主權,人擁有治權,上帝要求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目的是要人治理世界。他續指孫中山以「管理眾人之事」定義政治,而眾人之事也牽涉自由和公義,他強調:「管理權是上帝造人的目標,也是人的責任,管理權不是單單給特首、皇帝、官員。」

  然而,上帝讓人有自由意志,但亦要求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分別善惡樹就是象徵,是最大的自由,也是最危險的禮物。」他指,人一旦吃了果子就等於人渴望成為上帝,且不認上帝是上帝,自由的後果人負不起,只能心甘情願接受救恩而得救。

  他續以以賽亞書一章十節談及公義,耶和華不喜悅那些官長獻的祭物和節期,要求他們學習行善,尋求公平,關心受欺壓者和孤兒寡婦。他又言,很多人把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弟兄」解讀成基督徒,實應為所有人,特別是弱勢社羣,公義不單單施行在基督徒身上,因上帝是屬於全人類。他指公義在舊約中一直強調是「約」的關係,指的是上帝與人、人與人之間立約的合宜關係。

  他說:「公義是上帝與人立約的合宜關係,人要如何遵行律法,約的關係包括孤兒寡婦、陌生的、被打傷的,一切弱者都是上帝所愛。你怎樣對待他們,與上帝是否接受你的敬拜、奉獻,能否得着永生有莫大關係,審判時上帝會問的。」公義是見證愛鄰舍、愛世界社會的人,是守約施慈愛的關係。

  多元社會中的價值

  吳宗文牧師則指出,香港因種族和文化因素造成多元社會,多元能令信徒胸襟廣闊,有更廣視野看見很多人需要聖經。但多元也帶來小學學位、公屋單位等資源分配問題,同時令人權、自由、平等、公義成為權力角逐的手段。他續指多元會帶來信念上的衝突,說:「道德價值本來放諸四海而皆準,但今日我們發現到我們有些道德是會過時,包括聖經所說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仍可以以公義崇高的理由推行。」

  他強調聖經有三個特質:完整性、權威性、適切性。完整性能從六十六卷書卷前後呼應中體現,它也在不同時代默默為自己辯護,所以能長存至今。他認為聖經是宗教信仰的經典,若能有好的譯本,信徒都能開卷有益,但他直言:「今日神學院、大學宗教系與教會信徒脫節的地方是,聖經不再是宗教信仰的經典,只不過是一本文學的文本,能被割切。」他指在宗教改革家的傳統中,人必須信,才能以聖靈視野看聖經,明白聖經的話語。

  他認為聖經在任何時代都具適切性,即使今日已進入後現代的生活,聖經仍是解釋宇宙人生和信仰的經典,且是超逾文本、跨時代和文化,信息在變動的世代裏仍然不變。他指高舉個人自由、民主政治、市場經濟的現代性帶來很多問題,舉例說:「有好多人批判中國維穩、『河蟹』,但卻忘記斯諾登事件,美國的反恐和監控豈不是更壞呢?⋯⋯」。

  「若為時間將聖經削足就履的話,有一日發現所謂現代都要慢慢被淘汰時,你已經入了現代性對聖經的理解,你自己會被淘汰。」他批評後現代解經容讓讀者自我解讀,聖經被解構成支離破碎的文本,忽視完整性。吳牧師提醒今日信徒必須將聖經視為上帝啟示的信仰經典,信仰本身是自明且自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刊】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