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到陸地,再從教會走出社區—
 專訪東方基督教會恩光堂


2496 期(2012 年 6 月 24 日)
◎ 聯會新堂巡禮 ◎ 本報記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三月中旬,本報記者訪問了東方基督教會恩光堂堂主任李少華先生,該堂於二零一一年秋季加入聯會成為會員堂。她原屬於東方水上基督教會,前稱華南水上基督教會,其創於一九零九年,位於中國東山大沙頭。創辦人為美國宣教士杜玉蘭姑娘,教會成立的抱負乃向華南水上人家傳福音。

  源於「恩光」福音船

  東方基督教會恩光堂乃取名自一艘「恩光」福音船的名字。據悉,一九三九年,美國西差會出資安裝三艘福音船,分別定名為︰恩光、佈光及闡光,並都停泊於廣州的沙面,由達懇德教士主持會務。一九四九年因中國內戰,三艘福音船都駛至香港。其中恩光福音船停泊於銅鑼灣,以致該堂在港的福音工作正式開始,當時宣教士除了宣講福音真道外,還收養孤兒、創立義學船、贈醫施藥等事工。

  當年,教會主要開展水上人的福音工作,而主日崇拜只有五至六人參加,但教會沒因此灰心氣餒,直到一九五一年才第一次有兩人加入教會。達懇德教士組織識字班,那時有一班青年人時常參加聚會及識字班,亦由此開始發展成日後的青年團契。

  從海上著陸建立堂址

  在一九六三、六四年面臨避風塘拆遷,政府大規模地將水上人家徙置到岸上。教會因應此緣故,開始租用達懇德教士的住所作為教會聚會之用。三年後,由於達懇德教士要退休回國,聚會地方要交還業主。一班弟兄姊妹為堂址迫切禱告,並在該年年底的聖誕節聚會後,弟兄姊妹因愛教會,而將自己的年終雙糧或獎金,為新堂址樂意獻上。後來更得到美國西差會幫助,購買了大角嘴橡樹街樓宇乙層作為正式堂址。

  其後在一九七七年底,該堂正式有一位全職的傳道人,並於一九七八年分別成立伉儷團、主日學、少年團契,教會亦漸漸走上軌道,聚會人數亦開始增加。故亦先後遷往大角嘴道二三七號三樓,及至一九九七年遷至長沙灣長發街二十八號一樓現址。

  恩光堂的堂主任李少華表示,至今會友約一百五十多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漁民的後代,許多會友是三代同堂一起聚會。自二零零九年起,教會亦開始使用三福佈道,效果很顯著,三年內帶領了三十多人信主。而近兩年,亦多了附近居民參加聚會。

  李先生表示,在過去數年間,兒童事工發展及人數增長快速,教會需要更大的空間牧養他們。在兩三年內必須要對外租借地方,暫時解決未來急切的需要。故此該堂物色了「港青西九龍耀信發展學習中心」的地方,期盼租用它們兩個課室,作為未來初小和高小級兒童崇拜。然而,一年需付六萬元租金,該堂在二月尾發信,三月八日已籌集了首年租金,李先生表示非常感恩,超過他們所想所求,可見會友很關心教會的發展。

  宣教受益者變宣教使者

  從一九四九年起,恩光堂已經歷六十多年,由美國宣教士到港進行傳福音工作。至今,該堂有機會支持幾位宣教士在外地的工作,並有該堂信徒奉獻成為神的工人,服侍該堂及外間福音機構。在二零一零年,該堂開始在國內短宣,其中不單讓弟兄姊妹重燃傳福音的心,也讓不能參加短宣的弟兄姊妹透過禱告及金錢贊助,支持參與短宣的信徒,更有參與短宣的青年表示,希望日後能參與國內福音事工。

  李先生在該堂事奉已有四年半時間,會友給他很深印象的是,人情味很重,很有愛心,仍然很關心過往在該堂參與事奉的牧者。此外,該堂會友的家庭觀念重,長幼有序,尊重長輩,相處非常和諧。新生一代植根在教會成長,青年流失亦相較少。然而,李先生認為,會友需要突破框框,走出去傳福音,更願意參與國內短宣,以及接納新朋友。

  一步步得更多未得之民

  恩光堂現以「敬拜」、「相交」、「佈道」、「培訓」及「服侍」五個元素為目標,目的盼望得著更多未得之民,這是第一個五年計畫。他們盼望在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二年,以「敬拜」和「相交」為目標,二零一二年著重「培訓」,二零一三年將集中於「佈道」,二零一四年參與「服侍」市區的工作,並期盼在二零一四年,把教會聚會人數提升至二百人。

  恩光堂在二零一一年秋季加入聯會成為會員堂,加入聯會的原因,乃因其是完成當年跟隨達懇德姑娘治理教會的執事會主席李信德姑娘生前的意願,而且又可與其他堂會聯繫,透過聯會擴充社區工作,更有效做福音工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聯會新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