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四人抽到籤要體驗露宿街頭,我是其中一人。我原本以為去附近的行人隧道,原來是行人天橋,那是接連區外最繁忙的通道,特別是禮拜六晚上。很多人,各類心情和步伐的人。
我們各自拿著一大疊報紙出發,來到天橋底,見到天橋有加建工程,其中一段路封了,不會有人行,在轉彎較隱藏的封路路段,有一個真正的露宿者,是中年男士,衣著整齊,也可能是裝修或地盤工人收工後就在此歇息。他睡在紙皮上,側睡,背向外街,沒有任何動靜,若不是我們要「扮演」露宿者,或者也不會留意到他。我打手勢提示大家勿揚聲、勿打擾。
在天橋上,我選了近樓梯的位置,有兩位弟兄和姊妹跟著我,另一弟兄選了較遠的天橋正中位置。我用報紙在欄杆側邊的地面舖開一個約三呎乘六呎的空間,小心翼翼地睡在報紙上,怕太多動作會撕開報紙。導師指示我們不要因為尷尬而背向行人,也不要用物件遮面。我遵照指示仰臥,沒有枕頭(當時沒有想到用球鞋塾高頭部),用幾張報紙蓋著上身,雙手按在腹部的報紙之上,以免報紙被吹走,亦有一點自我保護的作用,和增加安全感。
這幾天的日間有驟雨,晚上有風,而且是涼風。我閉著眼睛,首先感受到掠過面上的涼風。對於我、對於今晚我們四位「體驗者」,這晚的涼風是何等大的恩惠。我睡著了,後來知道另外兩位弟兄也睡著了,因為我們太疲累。我想,露宿者經過辛勞的一天,躺下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睡著的。睡著了,現實的種種就被隔開。
我清醒過來後,專注著內心和身外的變化。身邊有很多人經過,有人急步,有人喧鬧,很滋擾的感覺。「可以靜一點嗎?可以尊重一下有人在睡覺嗎?」我竟然會這樣想。唉!這裡何時有過尊重?
我偷看身旁的過路人,有人也在偷望,有人好奇地指點,小朋友會問為甚麼睡在這裡。有人看到啊,是的,我們被注目,因為我們太不真實,但真正的露宿者卻不被看見,沒有人願意多看一眼。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聯會新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