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多潛台詞
 教會管理大受影響


2496 期(2012 年 6 月 2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人文化習慣眾多,不少更滲透至管理層面,諸如喜歡飯桌會議、「拍膊頭」以人際關係處事、賣人情債等,而這些文化亦不自覺出現在教會,成為華人教會特有的次文化。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六月十一日主辦牧養沙龍,主題為「教會領導與發展:華人文化是助力還是阻力?」。由加拿大懷雅遜大學管理學終身教授陳孟賢博士主講,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回應。

  陳孟賢博士認為:「文化就是生活方式以及背後的價值觀念。」他指不同民族在管理策略上都因各自的文化而有所差異,例如美國人決策快、執行慢,因為他們權責清楚;而日本人決策慢、執行快,因為先疏通和擺平異見。陳博士提及五個經典管理學的向度,可以有助教牧更有效分析機構文化:一是個人主義相對於集體主義;二是權力的距離、階級觀的輕重;三是對不明朗因素的迴避;四是陽剛氣與陰柔氣的對比;五是長期還是短期的視野。但他明言:「我個人是懷疑此著名架構的,我認為由當地學者著作作為出發點更有效,局內人看得深入,過分重數據反而有點膚淺。」

  他針對華人文化特質與中國式管理作出研究,他指華人文化重集體重於個人權利,特別喜歡在飯桌談判上以「暗示」作出重要決定,他笑言內地有一說法:「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最重要事不開會。」除此,他還說:「華人教會明顯對領袖有更高之道德要求,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領袖個人要修身是基本的要求,這是好還是不好?」

  他續言,華人教會多以家長式控制處事,普遍平信徒尊重權威、層級分明,並且強調順服,直言:「教會的潛台詞是先看身分,這種文化容易扼殺人才,例如組員分享觀點被組長反對,事實可能是組長無見地,最後令組員灰心離開,領袖不能接受階級低的人有異見,這是十分大的問題。」

  他認為華人文化對於教會同時是助力和阻力,可以正面也可以反面,但認為文化是一面透視鏡,可以幫助信徒從文化的角度看教會危機,然後在手上應用,靈活處理。但他最後提醒文化只是其中一面透視鏡、角度,並不能解釋所有事情,亦要小心處理因屬靈而生的問題,他說:「過於談及愛心、失去程序公義、問責性等教會次文化的問題,有時候破壞很大。若然一個員工不稱職,處理上卻只談愛心,影響的是其他人的士氣,對員工本身亦未必好,調整崗位未嘗不適合。」

  胡志偉牧師回應時指:「文化沒有好或不好,只有適不適合。」他認為香港的文化夾雜中西方,例如有中國文化階層式的觀念,西方文化的效率。而文化會影響組織的行為,他笑言牧師工作「公私難分」,下班仍要接電話、探教友;又舉例中國人講關係,會因關係開會前談好共識,反之可因程序公義的問題反口,影響結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聯會新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