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宣布神舟九號三位航天員人選,女航天員劉洋有分時,傳媒開始廣泛報道。當神舟九號升空前播放專訪時,近鏡頭前看到了這位劉洋,樣子有點像劉德華,年紀輕輕,樣貌可人,談吐溫文,即時吸引了千萬人的注目,贏得了觀眾的好感,繼續追看相關新聞,火箭未曾升空,已收公關果效。
作為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當然不是講求公關效果,而是顯出制度及努力的成果。
當女權運動在西方迅速發展時,在男性主導的中國文化下,新中國已靜靜地起了不為人知的革命—女性地位的提升。六十多年來,女性在接受教育、就業、社會角色等問題上經已擺脫了傳統中國文代的束縛,在男女平等上走在前線。在教會領導層中也是如此。現試舉女性按牧為例,筆者數年前有機會與東亞區教會領袖討論這個問題。當年筆者引用了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二零零四年的教會普查數據,指出香港教會中女牧師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五,比起十年前已倍增。誰知這數據已是東亞區教會最高了,韓國教會還不到百分之十五,台灣比韓國稍低,新加坡次之,馬來西亞最低。
教會中女性的領導地位,尤以女性按牧,仍有努力空間。社會文化是一個因素,教會的神學及傳統也是一個因素,而教會的文化更是一個因素。舉凡教會的基礎教育、有關領袖選舉的條例、教會著意在鼓勵女性擔當領導角色等,形成了教會的文化,彼此息息相關。
筆者在世界傳道會事奉中,有一些相關的體會。世界傳道會強調女性及青年的參與及領導,因此在選舉制度上規定一些名額讓女性及青年參與。結果女性及青年有分參加最高決策層,可惜大多未能發揮群體領導的角色。有說她們至少可以得到機會及經驗,但問題是會員教會的配套未有提供足夠機會,硬將她們放在決策層,便得犧牲決策層的領導質素了。
盼望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的出現,激勵教會再思女性領導角色,讓教會有足夠配套培育女性領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聯會新堂巡禮】